2024年9月16日发(作者:)

隋末农民起义的口号

隋末农民起义也没有什么统一的口号。其中比较有点名气的是《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当时隋炀帝征伐无度,大兴土木,

巡幸游乐,兵役繁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了农民起义,而隋末的农民起义与其它王朝的

农民起义有些不一样,是多源头、多起点的暴发。

隋朝末年,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

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

冻馁交加。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农民揭竿而隋朝统治,计当时约百余支,遍及全国。在

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

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

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其中最大的

便是瓦岗军。

隋朝大业七年,杨广征集大批士兵准备进攻高句丽时,邹平今山东邹平西北人王薄在

长白山今邹平南首先率众起事,当时征役的人多数都去归附他。同时在山东、河北地区起

义的,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后来起义范围扩大,起义军每支发展到几

万至10余万人。当年六月,隋国礼部尚书官职名杨玄感在黎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浚县东

北举兵反叛隋朝,围攻首都洛阳;虽很快被击败,但隋统治集团的分裂,却有利于农民起

义的发展。

之后两三年间,起义席卷全国,农民军多达百余支,人数百万众。在同隋军的作战中,

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三支强大的起义军: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和江淮的

杜伏威军。十二年616十月,瓦岗军在李密的领导下,攻占荥阳今郑州,并于荥阳附近多

次击败隋军,声威大震,控制了河南大部分郡县。

十三年二月,进逼洛阳。十四年正月,在洛水南一战,大败隋军王世充部,围困洛阳。

此时,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也接连取得胜利,占领了河北许多郡县。在江淮,

杜伏威、辅公祏击败隋军,夺占高邮今江苏高邮,进据历阳今安徽和县,威胁江都。

隋朝统治摇摇欲坠,此时许多地方官吏豪强也乘势起兵反隋,纷纷割据一方。其中以太原

留守李渊部较为强大,乘虚进军关中,夺占长安今西安。十四年三月,叛军宇文化及等发

动兵变,在江都缢弑隋炀帝,隋亡。

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以后,即开始对各方的异己势力展开斗争。当时,全国各地

有多支大小农民起义军,还有原为隋朝之贵族、官僚,以及一些豪强地主,他们多拥兵割

据一方,大者称皇帝,称王公,小者称总管,称录事。互相兼并,战火不断。

李渊对农民起义军首领或割据势力,用招降或武力消灭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如河北起

义军之窦建德、刘黑闼,江淮起义军的辅公袥相继被杀,杜伏威和瓦岗起义军的徐世勣则

投降。地方割据势力如河南的李密、陇右的薛仁杲、幽州的罗艺、洛阳的王世充、陇右的

李轨、巴陵的萧铣、朔方的梁师都等相继败死。至贞观二年628年,中国又统一起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推荐

起义军,农民,势力,洛阳,夺占,高邮,割据,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