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6日发(作者:)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驻守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朝将领是( )

A.吴三桂 B.魏忠贤 C.李自成 D.戚继光

2.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建立了后金政权(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阿保机

3.历史上曾流传一首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与其

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A.黄巾起义 B.隋末大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4.下列朝代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 )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祟祯帝在临终前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

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

勿伤百姓一人。”材料中的“逆贼”指的是( )

A.安禄山 B.皇太极 C.李自成 D.吴三桂

6.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朱元璋 D.李世民

7.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材料中

广大农民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是因为他提出了( )

A.平买平卖

C.均田免赋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D.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8.明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纷纷起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

入中原后,提出的口号是( )

A.“高筑墙,缓称王”

C.“均田免粮”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有衣同穿,有饭同吃”

9.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这两朝的叙述

符合史实的是( )

A.都始终以北京作为其都城

B.皇太极推翻明朝,建立清朝

C.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10.明末,陕北连年遭遇灾荒。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

姓食尽蓬草,再剥树皮;年终,剥光树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

农民遂纷纷举行起义。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

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唐朝末年, 领导起义,以“洗涤朝廷”为号召,处斩贪官,深受民众拥护。明

朝末年, 领导起义军,以“均田免赋”为口号,队伍很快壮大到100多万人。

12.公元1616年, (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公元1635年,

(人物)改族名为满洲。

13.1636年, 将国号由大金改为清;1644年, 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4.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判断:

改错:

四.材料题(共1小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材料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明末流行歌谣

(1)材料一中描述的隋末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是哪位皇帝的残暴统治造成的?他做了

哪些事,使社会矛盾激化?(写出一条即可)

(2)材料二中的“闯王”指的是谁?他提出的什么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闯王领

导的起义推翻了哪个王朝的统治?

(3)从上述相关历史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驻守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朝将领是( )

A.吴三桂 B.魏忠贤 C.李自成 D.戚继光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军入关的相关史实。驻守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

关的明朝将领是吴三桂。

【解答】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

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最后失败。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

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2.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建立了后金政权(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阿保机

【分析】本题考查后金的建立,知道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

【解答】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后金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历史上曾流传一首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与其

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A.黄巾起义 B.隋末大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解答】明朝末年,各地流传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的民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李自成起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

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

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

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

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

义推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

4.下列朝代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 )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灭亡。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

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的兴起与灭亡。

5.祟祯帝在临终前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

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

勿伤百姓一人。”材料中的“逆贼”指的是( )

A.安禄山 B.皇太极 C.李自成 D.吴三桂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灭亡。1664年,明朝被起义军推翻,明朝皇帝崇祯帝自尽殉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加上陕西北部连年灾荒,

李自成发动起义,提出“均田免赋”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

年4月,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明代末帝崇祯自缢。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最后失败。故材料中的“逆贼”指的是李自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的衰弱

与灭亡。

6.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朱元璋 D.李世民

【分析】本题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的知识点。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

洲,改国号为清。

【解答】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

洲,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满洲的兴起和清朝

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7.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材料中

广大农民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是因为他提出了( )

A.平买平卖

C.均田免赋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D.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分析】本题考查了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解答】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

粮。”据此分析,广大民众之所以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主要是因为李自成提出“均

田免赋”的口号。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3年,

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

起义推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

号。

8.明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纷纷起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

入中原后,提出的口号是( )

A.“高筑墙,缓称王”

C.“均田免粮”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有衣同穿,有饭同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的相关史实。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

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解答】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

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选项C符合题意。A“高筑墙,缓称王”,

与元末朱元璋起义有关;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起义有关;D“有衣同

穿,有饭同吃”,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自成起义

的相关史实。

9.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这两朝的叙述

符合史实的是( )

A.都始终以北京作为其都城

B.皇太极推翻明朝,建立清朝

C.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

就是明太祖。

【解答】A项都始终以北京作为其都城错误,明太祖时期定都在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

不符合题意;

B项皇太极推翻明朝,建立清朝错误,1644年 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

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所以不是皇太极推翻明朝,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错误,明朝是汉族政权,不符合题意;

D项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符合史实,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

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

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的历史,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明末,陕北连年遭遇灾荒。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

姓食尽蓬草,再剥树皮;年终,剥光树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

农民遂纷纷举行起义。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

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末农民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解答】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

原因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

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

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

原因是政治腐败。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唐朝末年, 黄巢 领导起义,以“洗涤朝廷”为号召,处斩贪官,深受民众拥护。明

朝末年, 李自成 领导起义军,以“均田免赋”为口号,队伍很快壮大到100多万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巢起义和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

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

多万人。

【解答】黄巢在起义后,宣布“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将贪污犯罪的地方官吏处斩。唐

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

的打击。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

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

广等10余省。

故答案为:

黄巢;李自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黄巢起义和

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12.公元1616年, 努尔哈赤 (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公元1635

年, 皇太极 (人物)改族名为满洲。

【分析】本题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明朝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

建立了后金。后金建立后,多次打败明军,夺取了明朝广大地区。1635年,皇太极改女

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故答案为:

努尔哈赤;皇太极。

【点评】本题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1636年, 皇太极 将国号由大金改为清;1644年, 李自成 在西安建立政权,国

号大顺。

【分析】本题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李自成出身于陕

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

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

闯王”。

【解答】明朝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

建立了后金。后金建立后,多次打败明军,夺取了明朝广大地区。1635年,皇太极改女

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

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

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

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

立政权,国号大顺。

故答案为:

皇太极;李自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满洲的兴起

和清朝的建立、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4.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判断: √

改错: √

【分析】本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

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以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发展迅速,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人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

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

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故此题正确。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的衰弱

与灭亡。

四.材料题(共1小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材料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明末流行歌谣

(1)材料一中描述的隋末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是哪位皇帝的残暴统治造成的?他做了

哪些事,使社会矛盾激化?(写出一条即可)

(2)材料二中的“闯王”指的是谁?他提出的什么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闯王领

导的起义推翻了哪个王朝的统治?

(3)从上述相关历史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末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隋炀帝的暴政、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

实。重点掌握隋炀帝的暴政和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夫

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描述的

隋末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造成的。他还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

河、多次巡游、征辽东等,使社会矛盾激化。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提出的“均田免

赋”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闯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李自成出身于陕

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

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

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

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

广等10余省。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

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

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

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

可。如:从上述相关历史的学习中,我明白了统治者要爱护百姓;以民为本;官逼民反;

要发展生产等。

故答案为:

(1)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多次巡游、征辽东等)。(答出一点即可)

(2)李自成;均田免赋;明朝。

(3)统治者要爱护百姓;以民为本;官逼民反;要发展生产等。(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末民不聊

生的社会状况、隋炀帝的暴政、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更多推荐

建立,农民,考查,本题,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