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发(作者:)

古玩术语

有些古玩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实在很陌生。然而行有行规,古

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

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

行货:一般指“大路货儿”,也指艺术家或工匠为应付市场而批量生产的不

精美的艺术品。

拿分:指古玩商人收购的古玩商品,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也指“快货儿”。

输:指亏本。这正反映出古玩商人的经营具有很大的赌博性。买一件古玩,

到手后卖不出去,或者要赔本亏损,都叫“输”。古玩商人怕输,还怕丢人现眼,

输钱不落好手。

臭:顾名思义,指腐烂、人人讨厌的东西。不过,臭是有过程的,就指本来

是“香饽饽”的东西,却放陈了,或者日久卖不出去,偏偏让许多古玩商贩拿出

去过手,变成任人皆知,谁也不想买的货色(因为从购买心理讲,凡是经过多人

之手而无人购买的东西,都认为是内有毛病或问题,从而犹豫不前,不想购买),

恰恰此时卖主绷不住了,越卖价格越低,也就越没人买了。这就是古玩商人把东

西卖臭了。所以,古玩商人在做生意时都喜欢对“没见过天儿”的古玩伸手。

活拿:一名古玩商人从另一古玩商人手里拿走一件商品,当时不付款,这叫

“活拿”。“活拿”的规矩是价位讲好了,只能多卖钱,不能少卖,即必须保底。

言必有信。价位比买断要高,一般说,不在给活拿的人付手续费或跑道费,但活

拿的人可以在低价上加价,叫“戴帽儿”,多卖归活拿的人,原货主不问。

提:古玩商人对帮助自己卖货的人提出一成(百分之十)做为酬劳金,叫“提

一点”,另有规定的不算。通常说提,就是一成。对导游、翻译,可另行规定。

古玩商人对这一做法不能装傻。不然帮你卖货的人就没有积极性了。

行里人:从事古玩生意的同行人员。

跑道儿:购买或出售古玩行为的中间人,有的是与买卖相熟的亲友,有的是

专门的经济人,不出资不合伙,只从中奔走,说成一笔交易。实际经纪人,拉纤

的。

抄后路:生意本来是有人从中介绍的,但买主和卖主都抛开中间人,自行与

对方直接交易(以便事后不提中介费),也防止“戴帽”。这是丧失职业道德的行

为。

打眼:指判断有误,买了假货。古玩商人的经营全靠眼力,而眼力遭受打击,

只有坏事。

漏儿:古玩商人购买古玩时,卖主不懂,好东西未被重视,行市也不明,因

而古玩商人拣了便宜。从买东西的人说叫“捡漏儿”,从卖东西的人说是卖漏了。

身份:即古玩物件的品位。不是指人,而是指物。如瓶子与盘子比,古瓶当然比

盘子身份高。有点象品相中的“品”。

皮壳:指古玩在历史长河中所受熏染,而呈现出外表上的历史痕迹。竹、木、

漆、雕、青铜作品上,好象包上了一层油皮,这种油皮就叫“皮壳儿”。皮壳是

历史积淀的产物。

卖相:指古玩不真或身份不高,但显得比较完整,古老或精致,在买出时显

得“爱人儿”,易受买主欢迎,叫“有卖相”。相反,古玩虽真,但有残污或看上

去不精致,则不受买家欢迎,即无卖相。

掌眼:购买古玩时,请高明的人替自己掌握一下尺度,以免在鉴定上有什么

闪失。对于代替自己把握眼力的人,叫作“请某某先生来掌眼”。

邪价儿:出奇的天价。

绷:古玩商人真心想买或卖时,因某一方自己还要考虑,故意不买或不卖,

准备放长线实现自己的交易计划,叫:绷着买后绷着卖。

方:简化“万”字加一点为“方”,指人民币万元。

吊:古代制钱一千枚为一吊,现指千元。

一张:“张”不是货币数量,而是钞票载体的数量单位。此词甚妙,因可随

货币的升值与贬值而浮动。80年代一张指十元;90年代已指百元。

美子:美金的代称。

如一角就是十元,一块就是100元,一方就是一万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

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

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窜货场:这是古玩行业同业公会为其会员商户设置的行内古玩交易场所。行

内人议价习惯用“袖内拉手”方式讨价还价,有利保持机密。

封货:对价值较高的古玩采用“封货”方法,即密封投标,当众折封,出价

高者中标。若遇标价相同,则采用抽签方式决定归属。

掏货:窜货场内,未经当众将货摆出便私自背后议价,将货买走,即为“掏

货”。窜货场内不准掏货,违者轻则罚款,重则不准再次入场窜货。

伙货: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伙买卖古玩。买时一般大家都过目,但也有的不看

货,声明一下“伙货”即可。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

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搂货:古玩行商户可以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无论

古玩价值高低,凡同行认识的人拿走,不用写收条,立一字据即可。近百年来行

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认账、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礼货:解放前官场上相互馈赠的古董文玩。其货一般,但装裱、包装精美。

撂跤货:即真、假未定的货。出售时也不标明其真伪。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会做生意,但无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

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给收藏家,也可卖给同行。这种经营古玩的人及

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拉纤:甲要买古玩,乙要卖古玩,中间有人联络、说合,此人即称为“拉纤”

的。成交后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买方出3%,卖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拣漏:卖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货,被人买走,对买主来讲叫“拣漏”。 打眼:假

古玩被人当作真品卖走,对买主来讲叫“打眼”。

砸浆:古玩铺徒弟、伙计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或没看年代),或价钱过高,掌

柜可请公会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话称之为“砸浆”。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

作伪的。有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

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

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

下 吃仙丹: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

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

意思。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

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拣漏: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

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到代:收藏品年份好,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或“够年份”。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包浆: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叫“包浆”。

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

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 “成三破二”。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

上。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

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

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

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玩: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荒货:是指专门走街串巷,下农村,到处拾荒收购来的古玩。这部分荒货

是古玩市场的主流。但鱼目混珠,真假掺半。

鬼货:专门指盗墓人,挖掘盗窃古墓得来的古文物。因盗墓违法,这种货一

般不进入市场,多数是通过中间人买卖。

贼货:是指由文物部门或私人手中偷来的古玩。量不大,真货多。出价低,

买了犯法。 水货:是指由国外走私进来的古玩。

新货:指的是假古玩,现代仿造品。

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只卖老货! 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

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 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

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判眼”。古艺袋古玩论坛

清朝及清以前的仿旧得叫“旧仿”,现在仿旧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

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

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制或学

生复制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

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漫天要价是“天价”。 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

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报,叫“打一”。

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

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

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

然陈旧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等等。由于行话专业性比较

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了。


更多推荐

古玩,东西,藏品,购买,买家,收藏,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