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发(作者:)
浅析问答法的优与劣
摘要: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痛失恩师,采用对话体完成鸿
篇巨著《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众人一问一答的辩论来探讨什么是正义,怎
样实现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通过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来引导那些自诩为智
者的人们去探讨各种理念,去无限的接近智慧。作为一种教育法,问答法必定有
着它不可替代的奇特,但在现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它的缺陷也在不断暴露。
关键词:苏格拉底 理想国 正义 问答法
一、 助产术的表现——问答法
每个被送往学校的人,都希望获得知识。就我个人而言,知识的获得无异于
两个方面:一是书本理论知识,二是社会生活经验。对于前者,我们大可以查书
籍、看杂志、上网搜索,对于后者,却不能直接获取。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指
导者,给我们提供一种方法,指引我们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的概括出一般的理念。
这样看来,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似乎变得格外重要。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也被称为“辩证法”(dialektike),“辩证法”的本
意就是“对(dia-)话(logos)”。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所采取的表现法是问答法,
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方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的问题的认
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
几乎所有人都渴望能预见自己的良师,这个良师教授的不是现成的、单纯的、
死板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他不是采取直接的填鸭式的灌输,而是一步
一步的引领自己去发现。而这个良师,这种方法,苏格拉底及他的问答法给了我
们一个精彩的阐释。
二、 令人喝彩的问答法
(一)奇妙的反讥
我们知道,真理是无止境的,追求真理的活动也是永无止境的。许多我们平
时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比如我们说面对歹徒的持枪抢劫,银行工作人员拒不交
付保险柜的钥匙是勇敢的,是正义的。但假如我问你什么是正义,你怎么回答?
在《理想国》的中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克法洛斯讨论“正义与邪恶”时,
首先便问了克法洛斯“正义”到底是什么?克法洛斯列出来当时两种流行的正义
观:一是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二是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他在与色
拉叙马斯进行“正义与非正义”的论述时,又涉及到了正义是强者的正义。在与
色拉叙马斯进行“解构正义与非正义的本质”时,又谈到当时比较普遍的不正义
比正义有利,即正义的人总是吃亏,不正义的人总是得利。但是,苏格拉底马上
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选取一些特殊案例,一条一条推翻了上述论证。
比如关于第一个定义,苏格拉底指出,如果借了别人的武器,现在那个人疯
了,把武器还给他显然是不正义的,对他说真话也是不正义的。关于第二个定义,
苏格拉底说,如果“朋友”是坏人而“敌人”是好人,那么帮助朋友伤害敌人就
是不正义的。关于第三个定义,他指出掌权的统治者(强者)有时也会犯错误,
制定出对自己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便变成了“弱
者的利益”了。对于第四个定义,因为那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所以他不能举
出具体的事例,便从理论方面驳斥对方。
在上述过程中,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和推理,导出对方谈话中的矛盾和漏洞,
使对方的每一个起点都站不住脚,不得不承认自己一直认为是十分熟悉的东西原
来并非那样,并且在辩论过程中失去信心,最后惨败。这需要灵活的大脑以及高
超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一过程打击了那些人的自以为是,从而为大家接着
辩论,探求真理提供条件。这便是问答法的第一个闪光点,用对方的观点驳斥对
方话语,从而取胜。
(二)启发诱导式的的问答法
对每一件事的看法和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观点,问答法的第二个优
点便是通过启发诱导,让人自己去归纳、概括、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比如,在苏格拉底对正义进行定义的辩论中,他举了木匠与鞋匠的事例。他通过
假设木匠做鞋匠的事,或者鞋匠做木匠的事,或者交换其工具或职业,或者一个
人都兼做两份工作,问劳格孔让他们这样互相交换职业的行为,对于国家而言是
利还是弊?并引申到,一个天生就是适合在手工作坊发展的人或者是一个富有经
验的生意人,由于他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财富,以致野心勃勃,试图跻身国家的从
政行列,或者身强力壮,想兼及立法阶层或国家守卫者阶层,企图在军界也有所
作为,他虽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和资质,却能用钱买官买位,以获取别人的工具
或职位;再有就是有些人同时执行这些职务,诸如此类情况,必将使一个国家走
向灭亡。最后得到木匠干木匠的活,鞋匠干鞋匠的活,其他的人也都各尽其职,
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不掺和别人的事,这种自然的分工就
包含了正义的意味。总结陈词,找到正义的国家,以及正义的人和正义的国家里
的正义是什么样的东西,就是正义了。
在上诉过程中,苏格拉底应用了比喻启发的手段,帮助对方说出了蕴藏在头
脑中的思想,进而考其真伪,得出想要的结果。这无疑是当代教育者所需要的一
种品质,即不把自己的、已有的观点强加于人,不盛气凌人的宣旨颁诏,而是让
对方自己去领悟,去体会。指导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些提醒,帮忙打通死
结。
(三)问答法除了上述两个山优点外,在怎样实施问答法,问答法的适用范围、
使用情况等方面,也有许多优点值得参考。
首先,问答法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只要存在人,存在语言,存在交流,就
可以采用问答法。而不像其它的如班级授课制,必须在一定的班级内,在课堂上
才能进行。也不像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还需要安排一个真实的情景,准备大
量可利用的资料等。问答法没有那么多的条件限制,基本上是随时随地就能进行。
这样,相比较于其他的教学法可以更容易、更频繁的使用。
其次,问答法的适用范围也很广泛,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等,都可以
应用。只要施教者愿意,你就可以去请教他,他也可以依据你的问题,提出一些
问题,引导你一步步走出原有的误区,渐渐的发现自己原有观点的狭隘面和错误
面,最后让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这样就可以避免陷入思维的泥沼,动弹不得。
最后,就是我们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拿着特定的书本,学者
特定的东西。问答法培养的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虽然最终目的是得到一个结果,
但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采取不同途径。因为在问答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主
题,产生一些新的东西,这样看来,问答法对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精神确实
是功不可没。
三、 美中不足的问答法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我们说有错才有对,有劣才有优,有差
才有好,如此看来,问答法也不可避免的在闪耀光芒的同时,暴露一些让人觉得
遗憾的黑暗面。
(一)施教者的素质是实施精彩问答法的前提
要想问答法的优势展现出来,首先对施教者的综合素质有很大要求。如果说
一个人本身知识储备不够精深,个人素养不够高尚,行为举止不够磊落,那么对
于受教育者而言,得到的并不一定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很有帮助的东西,自己的精
神世界也不一定就可以得到升华。所以,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程度,在很大方面还
是取决于施教者的优秀程度。毕竟,问答法又被称为诡辩术,从现今那么多的大
学生被拐骗至传销组织便可以看出来,如果施教者本身思想不端正,在他的一系
列洗脑活动中,我们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一定能够招架得了。所以说,要想
精彩的实施问答法,就的首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施教者,这好像给了当代应试教
育一个大大的挑战,放在孔子的那个时代,或许问答法更易实施。
除此之外,问答法实施效果如何,还要看施教者对整个问答过程的控制情况。
因为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时,可能不经意间就会联系到其它事物,进而顺着这个
其它事物谈论开来,不知不觉离我们谈论的中心越来越远。比如说,在苏格拉底
与众人就“什么是正义”的问题进行辩论时,还没得出结论(没有给正义下定义),
就又提到了正义是邪恶与无知呢,还是智慧与美德的问题,接着“不正义比正义
更有利”的问题又抛了出来,这样一来,原有的思维活动就被打乱了。花费了不
少时间和精力与不是自己迫切需要知道的东西进行纠缠,这在如今这个“时间就
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是不怎么行的通的。
(二)受教者影响问答法的使用
除了施教者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外,对受教者也有很大的要求。首先受教者
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激情;其次,受教者必须就其所讨论的问题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法便无法进行;最后,这种问答法的对象是已经有
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由
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问答法。
(三)只有过程而无结果的问答法
问答法主要是否定对方的观点,指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却基本上不能
给出对方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比如在对“什么是正义”的辩论中,尽管,玻勒马
霍斯、克法洛斯一再的要求苏格拉底给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他都用问题来回答。
就好比,你在寒冷的夜晚将对方的一切钱物都剥夺了,却不给对方食物和住宿,
这无疑是不道德的。就好比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自己什么都不知
道”,在那场辩论的最后,苏格拉底说“在这场讨论中我是一无所获,因为我既
然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也就无法知道正义是不是一种美德,也就无法知道拥有正
义的人是痛苦还是快乐”。而幸福是苏格拉底一生思考的主题,他指出每个人必
须以某种方式实现它。既然还是没有达到目的,所以,问答法在这一方面也可以
被贬为消极辩论法,只能指出别人的错误,不能得到积极的结果。
四、 扬弃问答法
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我们对问答法也应该采取扬弃的方法,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一)问答法的实施,有利于打消对方的盲目自大、自骄自傲的气焰。因此,我
们对任何人和事都得采取审视的态度。不是说我们要无事找事、吹毛求疵,
而是要做到认真仔细,尽可能的找出不足方面并加以指导改正,这样才有
利于事物的发展、人的进步。
(二)一场精彩的问答过程,离不开双方良好的口才与表达和沟通能力。而口才
的优劣,表达能力的强弱又与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有关,所以,
施教者首先要最大限度的充实自己,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
自己提出的问题才会有水平,也才能控制好整个问答过程,引导对方向目
的靠近,并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关于施教者只指出对方的错误,却不告诉对方正确的东西,这个可能是问
答法最大的弊端了。那么,我想说的是适当的谦虚、抛砖引玉是必要的,
但坦诚的倾囊相授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要掌握好抛出问题的节奏,
并用充分的事实、理论资料进行论证,而不是显得咄咄逼人,让对方感觉
一切都是错的,甚至感到绝望。
有人说,要想获得真理,就需要不断的问为什么。苏格拉德的问答法似乎告诉
我们,要想得到真知,就需要不断的与人辩论,否定错误的、狭隘的理论。作为
一种教育方法,问答法有优点也有不足,关键是看是谁来采用,和怎样使用。
更多推荐
问答法,正义,对方,知识,苏格拉底,进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