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发(作者:)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体现的影响气温的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气压因素
【答案】C
【解析】诗句的意思是海拔较低的地方的花已经凋落了,但是海拔高的地方的花才开放,这说明
了由于海拔高气温降低,是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2. 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 )
A 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C 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D 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A
【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指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气温月较差是指某地一月中最高
温与最低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是指某地一年之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差值,早穿皮袄,午穿纱,
指的是一天之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3. 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7月
B.1月
C.8月
D.2月
【答案】D
【解析】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海洋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应该比陆地晚一个月,在北半
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那么南半球海洋最高温出现
在2月,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半球最热月的时间。
4. 下列关于等温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就是海拔相等点的连线
B.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等
C.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D.北半球7月份的等温线比南半球的等温线稀疏
【答案】B
【解析】等温线就是把气温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故A错误;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
等,故B正确;等温线大致是东西走向,影响气温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因素,故C错误;北
半球7月份的等温线比南半球的等温线密集,故D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等温线的特点。
5. 下图是某地气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地月平均最高气温约是_____℃,出现在_____月。
(2)该地_____月和_____月降水较多,从图中可知,降水集中在_____季。
(3)根据图可判断此地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25 7
(2)7 8 夏
(3)D
【解析】
(1)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
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从该地气温曲线图看出,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约是25℃.
(2)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从该地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7月、8月降水较多,由此可见,该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3)从该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为温
带季风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6. 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影响海南岛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陆因素
【答案】A
【解析】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
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
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南岛位于我国南方,纬度低,气温高,所以成为
避寒胜地,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7. 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B.等温线不会呈封闭形状
C.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D.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答案】ACD
【解析】A等温线密集,说明该地温差大.故符合题意;B等温线会呈封闭形状.故不符合题意;
C等温线稀疏,说明该地温差小.故符合题意;D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故符合题意,
故选ACD.
【考点】本题考查绘制气温变化曲线.
8. 下列漫画最能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
是
【答案】D
【解析】A图表达的是草地在利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过度放牧现象,而不是反映的气候变化;B
图反映的是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森林资源破坏,小鸟失去栖息地,与气候变化无关;C图反
映的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无关;D图反映的是由于工业发展,过多
的排放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反映的气候变化。
【考点】该题考查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9. 观察右图,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
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解析】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同纬度的海洋
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吸热快,气温高,海洋吸热慢,气温低;冬季陆地散热快,气温低,
海洋散热慢,气温高.读图可知,A处气温高于B处,由于A处为陆地,B处为海洋,所以此时
为夏季,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0. 下面是两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回答:(7分)
A. B.
⑴B.城市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气温年较差 (填大或小)。
⑵B.城市的气候特征是 。
⑶A.城市的气候特征是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A.城市的应该
是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地区。
【答案】(1)1月,7月,气温年较差大
(2)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
【解析】(1)气温的观察点在曲线高低,B.城市7月曲线在最高位置,1月下降到最低,气温曲
线高低起伏大,所以气温年较差大。
B.城市1月气温低于0℃,7月气温高于20℃,降水量夏季超100毫米,冬季低于50毫米,所
以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或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A.城市全年气温高于20℃,降水量均超100毫米,所以气温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此气候类型
是热带雨林气候,只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考点】本题考察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和气候类型特征与分布。
11. “早穿皮袄午穿纱”形象地说明了当地的:
A.气温日较差比较大
B.气温年较差比较大
C.日平均气温比较大
D.年平均气温比较大
【答案】A
【解析】“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包含一层意思是:昼夜温差大,陆地吸热快,散热
快,所以应该是中纬度地区,我国的新疆的一些地区就有这样的现象,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2. 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能反映出上海市气候特征的气候资料是
A.a
C.c
B.b
D.d
【答案】D
【解析】上海市是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图7月低温,是南
半球的气候;B图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C图冬季气温低于0摄氏度,是温带季风气
候,所以ABC不对,选择D答案。
【2】 a、b、c、d四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AD是亚热带气候,B是热带气候,D是温带气
候,所以纬度最低的应该是B气候,在赤道附近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和识别。
13. 我国新疆地区种植的花蜜瓜特别甜,主要的原因是( )
A.新疆地区人们勤劳
B.水热条件优越
C.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D.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例如化肥的使用
【答案】C
【解析】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所以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合成,因此,哈密瓜特别甜。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4. 我国新疆吐鲁番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反映当地( )
A.气温的年较差大
B.气温的月较差大
C.气温的日较差大
D.气温年际变化大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
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
偏高.“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气温日变化大的生动写照.故选:C.
【考点】气温的变化。
15.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共8分)
(1)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判断,随纬度增高,气温逐渐__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中,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___地,位于热带地区的是____________地。
(2)图中甲地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所示的民居建筑最有可能出现在甲乙丙三地中的________地。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
点,你认为该民居建筑设计的主要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________(平直、弯曲),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一分,共8分)
(1)降低 乙 丙
(2)海拔高
(3)丙 防潮、通风、透气(意思对即可)
(4)平直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差别小(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解析:
(1)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因为纬度越高,接受的太阳光热少。乙地年
平均气温最低,是因为处于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位于热带的事丙地区,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
(2)甲地区气温比周围地区低,以为甲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由于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3)这个民族建筑是高脚楼,这种建筑有利于通风防潮,有利于透气。也利于防治蚊虫。这样
的房屋是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的,只有丙地是。
(4)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气温差别小,因为等温线平直。
【考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6. 下列四地不是夏季理想的避暑胜地的是 ( )
A.庐山
C.武汉
B.青岛
D.哈尔滨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江西庐山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成为夏季避暑胜地;青岛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海
水的热容量大,温度上升较慢,该地区夏季凉爽,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黑龙江行政中心哈尔滨,
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南北温差大,北部甚至长冬无夏,因而夏
宜避暑.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17. 读下图回答各小题:
【1】这一天,该地的气温月较差是
○
A.11.5C
○
C.9C
B.10.5C
○
D.67.5C
○
【答案】A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气温曲线图的读图方法。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横坐标是一天
中的时间,纵坐标是气温,由图上最高处对应的气温为39.0℃,最低处气温对应的气温是27.5℃
可以判断,气温的日较差为39.0℃-27.5℃=11.5℃,故判断A是正确的。
【2】下列对人们生产、生活描述,与这一天上饶所处季节不相符的是
A.学校放暑假
B.农民采春茶
C.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D.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答案】B
【解析】根据气温的情况进行判断,最低气温是27.5℃,说明是在夏季,故判断ACD都是正确
的,与季节不相符的是B农民采春茶,故选择B.
【考点】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8. 下列描述气候的语句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D.东边日出西边雨
【答案】C
【解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
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ABD都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C描述的是气候,故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9. 读下图是测量 的设备
A.气温
C.风向
B.降水
D.气压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设备为百叶箱,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
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
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多变的天气.
20. 北半球海洋上气温最高月份通常是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世界气温分布的理解。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是
6月22日,故此判断北半球的陆地的七月份是气温最高的月份;海洋的物理性质与陆地性质不同,
吸热慢放热也慢,故此判断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应该后推一个月,为8月份,故选择D
【考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21.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问题(4分)。
(1)A地气温特点是 (2分)
A.终年严寒 B.夏季高温 C.四季如春 D.终年高温
(2)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2分)
A.4月 B.8月 C.6月 D.12月
【答案】(1)D(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地理图表的理解和认识。
(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信息整理能力。由图上可以看出,A地最低月份气温在26℃
左右,故此判断D是正确选项。
(2)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信息整理能力。由图上可以看出,B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8月份,故此判断B是正确选项。
【考点】世界的气候
22. 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A.降低
B.升高
C.不升不降
D.无变化
【答案】A
【解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
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点评: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一般气温较高。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会出现相应的变
化。在地球表面,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大约降低0.6℃。
23.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形成( )
A.温室效应
B.热岛效应
C.蝴蝶效应
D.同城效应
【答案】B
【解析】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形成热岛效应,即一
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
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温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日平均气温:一天中气温的平均值。气温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以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等于气温日较差;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
中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等温线:
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地点连起来的线。气温分布的规律:(1)纬度与气温分布(纬度影响气温分
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气温向北方向升高为南半球,向南升高为北半球(2)海
陆与气温分布(海陆影响气温分布):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
24. 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1月、7月
B.7月、1月
C.6月、12月
D.8月、2月
【答案】B
【解析】世界气温年变化规律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最低
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点评:注意气温年较差的计算方法。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
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
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
25.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A.60℃
B.6℃
C.0.6℃
D.0. 06℃
【答案】C
【解析】 气温受地形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影响气温的因素还有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陆地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冬季
相反。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气温的概念:大气的冷热程度;日平均气温:一天中气温的平均值;年平
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陆地上午后2点(即14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的年变
化规律: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1月;海洋最高气温8月、最低气温2月,南半
球:陆地最高气温1月、最低气温7月;海洋最高气温2月、最低气温8月;等温线:在地图上
把气温相同的地点连起来的线;气温分布的规律:海陆与气温分布(海陆影响气温分布):同纬度
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
26. 在北半球,一般越往北气候越寒冷,这是因为越往北……………( )
A.距海越近
B.河流越多
C.地势越高
D.纬度越高
【答案】D
【解析】在北半球,一般越往北气候越寒冷,这是因为越往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太
阳辐射少。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气温受地形地势、海陆因素的影响;气温分布规律等知识。
27. “人间四月芳芬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答案】C
【解析】 “人间四月芳芬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地形因素,
海拔或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知识。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句表达的地理信息。本题还可以考查气温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日
变化、年变化等知识。
28. 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一月
B.七月
C.八月
D.二月
【答案】C
【解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升温降温都比海洋快,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
现在八月,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北半球的气温分布、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更平直的原因等知识。
29. 华迪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l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l6℃、
14℃、4℃。据此完成问题。
【1】华迪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4℃
B.17℃
C.25℃
D.10℃
【答案】B
【解析】每日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所以华迪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17℃。
【2】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 )
A.10℃
B.14℃
C.16℃
D.8℃
【答案】A
【解析】该日的平均气温是(6℃+l6℃+14℃+4℃)÷4=10℃。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知识。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一天中最高温出现14:00左右,本题还可以考查气温日较差、最低温
等知识。
30. 关于气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
B.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就是指该地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温的相关知识。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出现在
8月份。
31.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
10℃、4℃。据此,完成问题。
【1】此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4
B.10℃
C.17℃
D.25℃
【答案】C
【解析】此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出现在14时左右的17℃。
【2】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
A.13℃
B.12 ℃
C.10 ℃
D.9℃
【答案】D
【解析】该日的平均气温是(6℃+16℃+10℃+4℃)/4=9℃。
32. 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北半球夏季陆地的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温的相关知识。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由图可知,AC为南
半球,BD为北半球,同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升温降温都比海洋快,所以D为
表示北半球夏季陆地。
33. 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
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为了防止二氧化碳增加的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34. 武夷山的主峰黄岗山的海拔为2158米,当其山麓地带海拔为358米的某地温度为10℃时,
黄岗山的温度为( )
A.10℃
B.-0.8℃
C.10.8℃
D.20.8℃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温的相关知识。气温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两地高度差
为1800米,气温差10.8℃,所以黄岗山的温度为-0.8℃。
35.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势高低的影响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河流多少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气温的相关知识。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低得多,其主
要原因是地势高低的影响。
36. A山的海拔500米,气温28°,B山的海拔1500米,气温是:
A.22℃
B.28℃
C.20℃
D.3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温的相关知识。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高度差为
1000米,温差为6℃,B.的气温为22℃。
37.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题目要求。(8分)
(1)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 大陆。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可以概括为三条:
①
②
③
影响这三条规律出现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要求与前面对应)
【答案】8分,每空1分
(1)非洲 南极洲
(2)①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或高纬度)地区降低
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
③同纬度的陆地上,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必须与前面的答案对应)纬度因素(或答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海陆因素、地势高低
【解析】(1)非洲大部分领土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最热的大洲之称,而南极洲大部分领土
位于南极圈以内,为最寒冷的大陆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可以概括为三条:①从纬度因素来看,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或高纬
度)地区降低 ②从海陆因素来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③从地势高低来看,同纬度
的陆地上,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38. 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多
【答案】B
【解析】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受低压控制降水多,两极地区受高压控制降水少,A错;纬度越低,太阳辐射
越强,所以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B正确;同纬度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气温不同,夏
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C错;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D错,
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39. 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
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答案】B
【解析】
我们把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一般情况,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较大,等温线
稀疏,气温差别较小,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0. 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是因为( )
A.不同纬度,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一样
B.不同纬度,地面起伏不一样
C.不同纬度,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状况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因为只有海洋性质均匀,才有纬度变化规律
【答案】A
【解析】
太阳离地球十分遥远,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在同一天,南北纬度不同的地方,
正午的太阳高度不同,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着发生变化.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
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1. 根据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统计表)绘制“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6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月平均气温
(℃)
1
0
1
1
1
2
0.5
-
-0.3
6.1
1.9
12.9
19.7
24.2
25.8
24.8
20.6
14.1
5.3
【答案】略
【解析】
绘制气温曲线图,首先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其次绘出纵坐标轴,
在左侧按相等的温差标上气温刻度;再次,将资料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
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一条曲线,即气温年变化曲线。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气候。
42.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答案】14点 日出前后
【解析】
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在一日之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
出前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3.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
A.8点
B.2点
C.14点
D.20点
【答案】C
【解析】气温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时是中午12:00,但热量在地面需要
加热一段时间,大约在14:00,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44. 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徐州3月1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
D.早晨8时
【答案】B
【解析】
气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徐州3月17日气温为2℃~8℃,其中2℃是指日出前后的气温,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5. 阅读资料“我关注的城市天气”,完成第下列问题。
【1】材料四个城市中,22日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西昌
【答案】D
【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最高温减去最低温,北京的气温日较差是11℃,上海的气温日较差
是4℃,广州到气温日较差是11℃,西昌的气温日较差是3℃,故选D。
【2】四个城市中,22日有小雨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西昌
【答案】D
【解析】北京的天气是晴转阴,上海的天气是多云。广州的天气是晴,西昌的天气是小雨转阴,
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46. 武夷山的主峰黄岗山的海拔为2158米,当其山麓地带海拔为358米的黄地温度为10℃时,
黄岗山的温度为( )
A.10℃
B.-0.8℃
C.-10.8℃
D.10.8℃
【答案】B
【解析】气温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从题干可以看出,两地的高度差为1800米,气温
差10.8℃,所以黄岗山的温度为-0.8℃。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47. 武夷山的主峰黄岗山的海拔为2158米,当其山麓地带海拔为358米的黄地温度为10℃时,
黄岗山的温度为( )
A.10℃
B.-0.8℃
C.-10.8℃
D.10.8℃
【答案】B
【解析】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其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
的上升而不断降低,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黄岗山的海拔为2158米,
其山麓地带海拔为358米,则相对高度为2158-358=1800米,则温差为10.8℃,山麓地带海拔
为358米的黄地温度为10℃,则黄岗山的温度为10℃-10.8℃=-0.8℃,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8. 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纬度不同,则气温不同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南方的热量比北方多
D.同一纬度,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不同
【答案】B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是指山下平原地区气温高,花开较早,而山上的桃花由于海拔高气温
低花开的较晚。体现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所以选B。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49. 世界气温从( )向( )逐渐降低。
【答案】低纬 高纬
【解析】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低纬度光热多,高纬度光热少,故世界气温从
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气温的特点。
50.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
A.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答案】B
【解析】这句话表示的意思是:如果气温适宜,降水适中,农作物就能丰收,反映的是降水与农
业的关系,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51. 经过对气温的观测,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答案】D
【解析】研究表明,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也就是午后2点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
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气温的日变化。
52. 下图表示一日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答案】B
【解析】上图表示一日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能反映14时的气温状况的是气温记录中最高的,
午后14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有关知识.
53.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
A.上升6℃
B.下降6℃
C.下降0.6℃
D.上升0.6℃
【答案】B
【解析】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那么,海拔
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所以选B。
【考点】该题考查气温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规律。
54. 甲地的气温特点是
A.冬冷夏热
C.终年寒冷
B.终年炎热
D.冬暖夏凉
【答案】A
【解析】通过观察各月气温的变化可知:甲每月气温都很高,在20°C以上,所以终年炎热;乙
地1月气温最低在0°C以下,7月气温最高,20°C以上,所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丙地各月气
温都很低,大多在0C°以下,所以终年寒冷。因此选B。
【考点】该题考查根据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55. 与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南半球等温线大致平行,原因是
A.北半球全部为陆地
B.北半球全部为海洋
C.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
D.南半球大部分为陆地
【答案】C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由于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
绝大部分是海洋,同纬度气温的变化很小,所以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所以选C。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
56.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点
B.午后1点左右
C.午后2点左右
D.日出前后
【答案】C
【解析】根据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所以正确的
是C。
【考点】该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
57. 测得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14℃、4℃。据此,完成
下列各题。
【1】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A.14℃
B.17℃
C.25℃
D.10℃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以发现14时的气温是16℃,在这四次中气温是最高的,所以选择A。
【2】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A.10℃
B.14℃
C.16℃
D.8℃
【答案】A
【解析】把这四次的气温之和求出来:6℃+16℃+14℃+4℃=40℃,然后除以4,求出是
10℃,故选择A。
【考点】日平均气温
58. 湛江气象局工作人员在元旦测得的气温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时 刻
8点
14点
20点
2点
气温
21
23
20
16
(℃)
【1】湛江元旦节的日平均气温为( )
A.5℃
B.10℃
C.15℃
D.20℃
【答案】D
【解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
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据表可知:湛江元旦节的日平均气温为:( 21+23+20+16)
÷4=20℃,故本题选D。
【2】元旦节期间哈尔滨的白天平均气温约为4℃,导致湛江和哈尔滨温差如此大的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陆东西两岸
D.地形
【答案】B
【解析】我国地域辽阔,纬度跨度广,元旦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南方地区太阳高度
角较北方大,白昼时间长于北方,所以南方气温要高于北方,因此南北温差大,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59. “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答案】B
【解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诗中意思说明由于海拔较高,
山中的桃花到4月才开放, 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三因素。
60. 下列关于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向两极逐渐变高
B.阳坡气温比阴坡高
C.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相同
D.同纬度高原气温高,平原气温低
【答案】B
【解析】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气温自低纬向
高纬逐渐降低,A错;阳坡气温比阴坡高,B正确;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因此同纬度海
洋与陆地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高,C错;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因此同纬度高原
气温低,平原气温高,D错,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更多推荐
气温,考查,本题,纬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