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发(作者:)

刘慈欣简介

刘慈欣简介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市,山西阳泉人,毕业

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

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协副主席

[1][2],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超新星纪元》、

《三体》、《流浪地球》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

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

度。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

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叙事特征

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

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

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刘慈欣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

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例如

小说《流浪地球》,该作品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

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

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

刘慈欣还擅长使用“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的手法,在作品

中无限加快叙事的步伐,使读者的思维无法赶超作者的思

维,并在叙事过程中留下大量的时间空缺,将未来发展呈现

到读者面前的机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历

史感。如在《地火》、《吞噬者》和《梦之海》等小说中,密

集化的叙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还增加读者对大自然瞬息

万变的感受,增加了读者对科学技术应付危机的信心。

人物与情感

刘慈欣及其小说作品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中

的人物塑造规律,即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

要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如在《光荣

与梦想》中,主人公辛妮用生命的代价点燃了光荣和梦想。

作品中最为动人的部分是最后的马拉松比赛,作者运用回忆

和现实交叉进行的方式,将主人公的精神力量推到极致。

在情感线索方面,刘慈欣与其他新生代作家的主要区别是,

他从未将男女关系置于情感的中心位置(虽然他的男女情感

写的细腻而成熟)。当爱情与理想、国家发生冲突时,许多

人物都选择了后者。同时,带有强烈为科学献身的古典主义

思想的情节,在多部作品中都有突出的体现。如《带上她的

眼睛》中,女主人公虽然面对永远被封闭在地心深处的残酷

现实,仍然展示出动人心魄的大义和大勇。

刘慈欣还对科幻小说中以描述美好的爱情衬托故事的基本

程式进行了全面改变。在他的小说中,爱情永远和无奈联系

着。《思想者》中的有情人,在相隔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

不断地回到同一个地点,寻找同一种梦幻中的感情。然而,

在现实世界,他们各自却无奈地生活于各自的天地之中。时

间给这个爱情故事一种强烈的沧桑感,而两个人所心心相印

的那种宇宙的智慧,却以无限的长程反衬出人生的渺小。这

样复杂的“情感—主题交叉设计”,在过去的科幻作品中,还

相当少见。刘慈欣不但更新了男女关系,还挖掘出一个古典

科幻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关联,并将它赋予新的价值。

描写与创意

在描写手法方面,刘慈欣的作品常常具有英美“太空歌剧”或

苏联经典科幻那样的文学特征,作品场面宏大,描写细腻,

甚至令人感受到托尔斯泰式的史诗气息:对于大场面的正面

描写、对善恶的终极追问、直面世界的复杂性、但同时保存

对简洁真理的追求等。在《死神永生》中,刘慈欣这样描绘

太阳系的末日:一个状如小纸条的仪器“二向箔”更改了时空

的基本结构,整个太阳系开始从三维跌落到二维平面之中,

逐渐变成一幅巨细靡遗的图画。这段描述在令人感到宏大辉

煌、难以把握的同时,又有着在逻辑和细节上的认真,令读

者感到无比的震撼。

刘慈欣作品中的许多科幻形象富有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

色彩。小说《诗云》中,有着超级技术能力、视人类为虫子

的外星人,在毁灭地球文明之际,意外地迷恋上中国人的旧

体诗,于是化身为“李白”,穷尽太阳系的能量来创作、储存

由所有汉字排列组合而成的一切“诗歌”。小说中的宇宙形象

在展现超人类的巨大尺度的同时,也包含着浓郁的人文色

彩,它兼有着人类不可企及的宇宙的崇高感,与凭借艺术方

式本身传达出来的人文主义信念。这一形象在科学和人文两

方面,都是超越现实的想象力产物,它既令我们对头顶的星

空产生无限敬畏,也对人类文明自身保持理想主义的信念。

刘慈欣常常传达给作品一种强烈而独特的怀旧感,其作品中

科幻形象的设定常常带有强烈工业色彩。巨大的地心空洞、

宏伟的地球发动机、壮烈的月球粉碎,这些具有浓郁工业化

色彩形成独特的粗野的美,在他的小说中被强烈地渲染着。

除了对经典技术的怀恋,过往的生活的也在刘慈欣的作品中

刻下了痕迹。在他的一些作品中,苏联歌曲、凡尔纳小说、

《动脑筋爷爷》、五彩卡通片与“核能”“导体”这些现代味道浓

厚的词汇熔于一炉;而冷冻身体、向时间移民等经典的科幻

主题与把地球人当成“菜人”(意为可食用的人类)这样的奇

思妙想并行不悖。

人物评价

编辑刘慈欣刘慈欣是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冷酷的道德评

判者,再加上一个冷静的思想者。(科幻作家何夕评)

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

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

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

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正是这

种激情,使他的世界灿烂银河之心。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

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

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

一个角度给人震撼,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科幻世界》副

主编姚海军评)

刘慈欣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

了从白垩纪到未来千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

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的传统境界。但

是刘慈欣的意义,远不限于想象的宏大瑰丽。在飞翔和超越

之际,刘慈欣从来没有停止关注现实问题,人类的困境和人

性的极限。在读过刘慈欣几乎所有作品以后,我毫不怀疑,

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评)

这位今年51岁的作家不久前还是山西一家水电站的软件工

程师,迄今已出版13本小说集。刘慈欣在中国的知名程度

好比威廉·吉布森(美国—加拿大籍科幻小说家);人们常将

他比作中国的阿瑟·查尔斯·克拉克爵士,刘慈欣也将克拉克

爵士列为影响自己的作家之一。(美国《纽约客》编辑兼撰

稿人乔舒亚·罗斯曼评)

人们被刘慈欣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中国的文字

从未创造过的。人们被他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中国的

文字从未创造过的、一个恢弘而逻辑自洽的世界。在这个世

界里,地球如海中一片树叶,微不足道,朝不保夕。(《南方

周末》评

人物影响

编辑刘慈欣已发表作品约400万字,并荣获国内多个文学大

奖。他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即《三体》《三体Ⅱ·黑暗

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

程碑之作,不仅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获得了众多奖项的

肯定,其超过100万册的国内销量也表明它经过了市场的检

验,“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2013年,刘慈欣

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

这也是国内科幻作家零的突破。

作为新中国输出到美国的第一篇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英

文版在美国的出版发行令刘慈欣声名鹊起,并成为首部入围

“星云奖”和“雨果奖”两项国际科幻大奖的作家,刘慈欣也因

此被许多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冠以“中国科幻第一人”的美

誉。


更多推荐

科幻,中国,作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