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发(作者:)

2023-2024学年新苏科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 每题3分 共计48分)

1.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 原始大气

B. 原始海洋

C. 宇宙空间

D. A 和B两项

【答案】B

【解析】解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 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 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 天空中

赤日炎炎、电闪雷鸣 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 如水蒸气、氨、

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 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 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 这些有机物随着

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 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 其中

所含的有机物 不断的相互作用 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 逐渐形成了原

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选 B.

2.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 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这种有种方法

能够成功 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

A. 性状

B. 遗传物质

C. 生活环境

D. 生活习性

【答案】B

【解析】解 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 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是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即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故选 B

3.现存生物中 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 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

A. 制约环境

B. 影响环境

C. 改变环境

D. 适应环境

【答案】D

【解析】解 现存生物中 有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 原因是这些

生物产生了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存下来 这是适者

生存

试卷第1页,总10页

故选 D

4.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 人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 )

A. 22对常染色体+ X染色体

B. 22条常染色体+ X染色体

C. 22对常染色体+ Y染色体

D. 22条常染色体+ 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人的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在男

性的生殖细胞中 有X、Y两种性染色体

而女性的生殖细胞中 有X一种性染色体 所以男性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

22+ X或22+ Y.女性的染色体表示为 22条+ X

5.下列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 )

A. 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

B. 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

C. 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D. 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棉

【答案】B

【解析】ACD、“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

孩子”、“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棉” 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因此都属于

可遗传的变异

B、“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 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因

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 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

6.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 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 无机分子→有机小分子阶段

B. 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 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阶段

D. 原始生命→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阶段

【答案】A

【解析】米勒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原始地球上刚开始是没有生命的 但在原始地球条件

下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小分子 生命的诞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

故选A

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氨等气体 但不存在氧气

B. 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

C. 始祖鸟化石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D.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答案】B

【解析】解 A.地球形成初期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 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

碳、硫化氢等 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A正确

B.现代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现代人类是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B错误

试卷第2页,总10页

C.通过对始祖鸟化石的研究 这种动物既像鸟 又像爬行动物 由此可推断 鸟类可能是由爬

行类进化而来的 C正确

D.一般来说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D正

故选 B

8.下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 关于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 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

B. 如果B来自父方 则b来自母方

C. 该个体既可以表现B的性状 又可以表现b的性状

D. 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

【答案】B

【解析】解 A.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的基因 而不是性状 A错误

B.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 B和b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如果B来自父方

则b来自母方 B正确

C.当成对的基因是Bb时 只有B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b控制的性状不表现 C错误

D.若后代的基因组合是aa或bb时 后代就表现出它们所控制的隐性性状 D错误

故选 B

9.下列可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论述是( )

A. 长颈鹿的长颈 是经常吃高处树叶形成的

B. 黑色人种的黑色皮肤 是强烈日光晒成的

C.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 箭毒蛙在森林中格外绚丽夺目 容易被其他生物发现但仍然存活至今

【答案】D

【解析】解 A.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 这些变异是可

以遗传的 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 就容易生存下去 并且繁殖后代 四肢和颈

短的个体 吃不到高处的树叶 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 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

养不良 体质虚弱 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 留下后代的机会就更小 经过许多代以后 四

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 因此长颈鹿的颈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不符合题意

B.非洲人的黑色皮肤 是体内的黑色素含量多 吸收紫外线 防止被赤道附近的强烈日光晒

伤 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有的变异适应环境 有的变异不适应环境 C不符合题意

D.警戒色的形成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动物的

警戒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箭毒蛙色彩绚丽夺目 对敌害是一种警戒色 有利于躲

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它的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符合题意

故选 D

10.2018年3月8日 中科院古化石专家张弥曼获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

奖” 下列有关化石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试卷第3页,总10页

B. 化石种类包括遗体、遗迹、遗物等

C. 哺乳类化石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

D. “露西”是目前最古老的人类化石

【答案】A

【解析】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

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A错误

B、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化石是研究生物

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B正确

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 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生物化石的

出现和地层的形成 有着平行的关系 也就是说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挖掘出的化石种类越

少 化石所代表的生物 结构越简单 分类地位越低等 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哺乳类化石

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 C正确

D、1974年 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 而在其它地区没

有发现这么古老的人类化石 可以推断非洲是现代入类的起源地 其它地方的应该没有古

人类 即使有也是由非洲迁徙过来的 D正确

11.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一猪生九崽 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遗传现象

B. 菊花品种繁多、花色各异 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C. 太空育种改变了种子内的营养物质

D. 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B

【解析】解 A.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例如 一猪生九崽 连母十个样 属于变异现象

A错误

B.菊花品种繁多 花色多样 体现了同种生物的颜色多种多样的变异 因此菊花品种繁多

花色多样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B正确

C.太空育种改变了种子内的遗传物质 C错误

D.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 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 生下的就是

女孩 否则就是男孩 可见 生男生女是由父亲的染色体决定 D错误

故选 B

12.“亲子鉴定”常从血液中提取DNA DNA主要来自于血液中的( )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红蛋白

【答案】A

【解析】解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白细胞有细胞核 能够做亲子

鉴定 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 不能做亲子鉴定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红色含铁的蛋

白质 不是细胞

故选 A

13.鸟的种类多种多样 家鸡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 这些现象是( )

A.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试卷第4页,总10页

D.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达尔文认为 在生存斗争中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

下去 反之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 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这就是说 凡是生存下

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这就是适者生存 因此自

然选择形成了鸟类种类的多样性

家鸡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 是人们经过长时间培育 品种不断优化 是人们根据自己的

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

14.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类生物 下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

的出现情况 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 △→口→☆

B. ☆→口→△

C. △→☆→口

D. ☆→△→口

【答案】A

【解析】解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 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生物

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 有着平行的关系 也就是说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挖掘出的化石

所代表的生物 结构越简单 分类地位越低等 水生生物也越多 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 挖掘

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 结构越复杂 分类地位越高等 陆生生物也越多 这种现象说明了

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另外 从图中可以

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 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 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 最上一层出

现☆说明☆更高等 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

故选 A

15.如图是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③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B. ①为双螺旋结构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①上只有一个基因

D. 在人的体细胞中③的数目异常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的结构如图

试卷第5页,总10页

可见图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③是染色体.因此 ③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

成 ①DNA为双螺旋结构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上有很多个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

就是基因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人的体细胞中③的数目异常可能导致严

重的遗传病.可见C错误 ABD正确.

16.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 马的体细胞中具有32对染色、马的卵细胞、神

经元、精子、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 32对、32对、32对、32对

B. 32条、32对、32条、32对

C. 32条、32条、32条、32条

D. 32对、32条、32对、32条

【答案】B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 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都

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 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成单存在 因此 马的卵细胞、神经元、精子、肌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依次是32条、32对、32条、32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 每题3分 共计15分)

17.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________ 种类最多的动物是________ 最低等的动物

是________

【答案】哺乳动物, 节肢动物, 原生动物

【解析】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 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产生了最初的生命 地球

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

物 从生物进化树可见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

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

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在动物

界中 最古老、最低等、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是原生动物 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

18.染色体是由________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答案】DNA

【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它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 构成双螺旋结构

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

子组成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因此 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

试卷第6页,总10页

19.豌豆和狗的染色体分别是14条和78条 豌豆产生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

狗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

【答案】7条, 39条

【解析】豌豆和狗的染色体分别是14条和78条 在受精时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的数

目分别是7条和39条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14条和78

条 所以豌豆产生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7条 狗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39条

20.细胞核中能被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和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染色体, DNA

【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所以叫染色体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 即细胞核中的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

的结构不同的染体 如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 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

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21.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的始祖鸟化石被认为是________

与________的过渡类型 它有力的证明了现在鸟类起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古代爬行类, 古代鸟类, 古代的爬

行类

【解析】解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 化石是重要的证据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挖掘出

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 结构越简单 分类地位越低等 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在距今越近

的地层中 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 结构越复杂 分类地位越高等 陆生生物的化石也

越多 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 因此生物进化的总趋

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

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这有力的证明了现在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 每题10分 共计40分)

22.(1)已知豌豆的体细胞内有7对染色体 则皱粒豌豆花粉中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

________

22.(2)在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 ________是显性性状 子二代中出现了

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若子二代共收获128粒种子

从理论上推算 皱粒豌豆有________粒

22.(3)已知豌豆种皮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性状 将黄皮豌豆的花粉传给绿皮豌豆 所结

豌豆种皮是黄色的概率是________

22.(4)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 b表示隐性基因 子二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__

【答案】(1)7条

【解析】解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分别位

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成对的染色体分开 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

入不同的生殖细胞 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 豌豆的体细胞内有

7对染色体 则皱粒豌豆花粉中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7条

【答案】(2)圆粒, 变异, 32

【解析】(2)由“用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 子一代都是圆粒”可知 在豌豆的圆粒与皱

试卷第7页,总10页

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 圆粒是显性性状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

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因此子二代中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变异 若子二代共收获128粒种子 从理论上推算 皱粒豌豆有32粒

【答案】(3)0

【解析】(3)种皮是珠被发育而来 种皮的颜色同母本的一致 已知豌豆种皮的黄色对绿

色为显性性状 将黄皮豌豆的花粉传给绿皮豌豆 所结的种子全部是黄粒 说明所结豌豆种

皮是黄色的概率是0

【答案】(4)BB或Bb

【解析】(4)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 b表示隐性基因 则子二代皱粒的基因组成是bb 因

此子一代遗传给子二代皱粒的基因一定是b 所以子一代圆粒的基因型是Bb 遗传图解如

从遗传图解看出 子二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

23.(1)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________性状

23.(2)父亲的性状是________(填“有耳垂”或“无耳垂”) 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23.(3)该夫妇生了一个女儿小丽是无耳垂 而父亲是有耳垂 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

为________ 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 那么这个小孩是无耳垂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

23.(4)我国婚姻法规定 禁止近亲结婚 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相对

【解析】解 (1)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是相对性状

【答案】(2)有耳垂, Dd

【解析】(2)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 性状为有耳垂 由子代的基因一

半来自父方 一半来自母方可知 母亲的基因组成为Dd

【答案】(3)变异, 12.5%(或1/8)

【解析】(3)该夫妇生了一个女儿小丽是无耳垂 而父亲是有耳垂 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

性状上的差异性 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从第(2)题遗传图解看出 如果这

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 那么这个小孩无耳垂的概率是25% 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

致为1∶1 即生女孩的概率是50% 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无耳垂女孩的概率是

25%×50%=12.5%

【答案】(4)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解析】(4)我国婚姻法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

其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 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24.(1)古代长颈鹿祖先的后代中有的颈较长有的稍短 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这是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 其是________(定向/不定向)的 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

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4.(2)环境对长颈鹿起了选择作用 这种作用是通过环境与长颈鹿之间的________实

现的 具有短颈性状的个体不易存活 具有长颈性状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并繁殖后代 这种现

象就是生物进化中的________现象

试卷第8页,总10页

【答案】(1)不定向, 自然选择

【解析】解 (1)古代长颈鹿祖先的后代中有的颈较长有的稍短 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

现象 这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 其是不定向的 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很

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答案】(2)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解析】(2)环境对长颈鹿起了选择作用 这种作用是通过环境与长颈鹿之间的生存斗

争实现的 具有短颈性状的个体不易存活 具有长颈性状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并繁殖后代 这

种现象就是生物进化中的适者生存现象

25.(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 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 请判断图一中________

(选“甲”或“乙”)表示雄果蝇体细胞

25.(2)果蝇的正常翅与残翅的不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的多样性

25.(3)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 子代个体中基因型是AA果蝇的几率是________

25.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正常翅雄果蝇 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 该同学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 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方案二 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正常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你认为方案________是可行的 理由是

①若杂交后代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②若杂交后代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答案】(1)乙

【解析】解 (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 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甲中 第Ⅰ对

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是XX染色体 因此是雌果蝇 图乙中 第Ⅰ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 是XY

染色体 因此是雄果蝇 所以图一中乙表示雄果蝇体细胞

【答案】(2)基因

【解析】(2)“果蝇的正常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 它是由染色体上的基

因控制的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3)25%

【解析】

(3)图二中 亲代都是正常翅 子代出现了残翅 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 正常翅是显性性状

因此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 残翅是隐性性状

“用A 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 则正常翅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残翅的基因组

成是aa 亲代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aa)果蝇的基因一定是a 因此亲代正常翅果蝇的基因

组成分别是Aa、Aa 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看出 子代个体中出现AA果蝇的几率是25%

试卷第9页,总10页

【答案】(4)一, ①全为正常翅果蝇, ②一半为正常翅 一半为残翅

【解析】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 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 该同学设

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 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方案二 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正常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正常翅是显性

性状 基因组成是AA或Aa 残翅是隐性性状 基因组成是aa 因此方案一是可行的 理由是

①若杂交后代全为正常翅果蝇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遗传图解如图2

②若杂交后代一半为正常翅 一半为残翅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 遗传图解如图3

试卷第10页,总10页


更多推荐

染色体,原始,生物,化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