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发(作者:)
简述资政新篇内容
《资政新篇》又名《富国策》,由洪仁玕、张钊、冯桂芬、薛福
成等人编写而成,约在1815年开始在广州流传。《资政新篇》与洋务
派的许多主张相似,大体都是“引西洋之法,务为实学”,旨在利用
西方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工业、军事和交通。但与李鸿章等洋务派
官员不同的是,《资政新篇》把发展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外国身上,幻
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中国也能达到自强,摆脱贫困。
资政新篇是中国清朝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提出的一项改革
方案。分4个部分:农事篇、商事篇、矿务篇、工艺篇。于1815年
开始流传,内容对洋务运动有很大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资政新篇》共分四个部分。在农事篇里,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农
业科技;在商事篇里,主要是建立近代工业;在矿务篇里,主要是开
采矿产;在工艺篇里,主要是创办近代企业。 这四个部分有主有次,
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 其中农事篇所谈
论的,基本上就是后来我们中国提倡的“大农业”,而矿务篇主要讨
论的是采矿,即使是工艺篇也涉及到冶金、造船、建筑等。 作为一
项系统的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值
得肯定的。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一份可圈可点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启蒙读物,它对于当时我国社会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我认为,《资政新篇》也存在
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它没有抓住“关键”问题。从内
- 1 -
容看,虽然包括了自强求富、反对列强入侵的一些内容,但由于缺乏
正确的理论指导,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抓住自
强求富这个“关键”问题。 另外,《资政新篇》也存在着比较严重
的片面性。从思想上看,《资政新篇》是一种排外主义的产物,它盲
目崇拜外国,一心想走西方的路,而忽视了中国的具体情况,更忽略
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因此,《资政新篇》有失偏颇,有待商榷。
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改革税制。 当时,中国的财政收
入以农业税为主,他们认为:“开矿山,铸铁路,设银行,购机器,
办工厂……是兴国之大务”,“矿务也”。
- 2 -
更多推荐
中国,资政,内容,发展,工业,矿务,流传,工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