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发(作者:)

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的北京,现在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到处

都是人,这里每天流动人口超过1个亿,常住人口至少4000万,每年还有超过3亿的旅

客。走出家门,哪哪都是人。在北京生活,出门上班来回4个小时算少的,这还是地铁的

时间,要是开车上马路,北京高峰期一来,车堵得那叫稀里哗啦的,您想哭都没有地方诉

苦。

所以我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此喧哗的北京,到底是不适合作为首都?

做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人口问题无可厚非,做为一个国家的都城,北京除了人多外还

有三个很大的问题。

1:地理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以

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要围绕着它。”

对于一个国家的首都而言,地理一定要居中,正统的汉人王朝是不屑要今天的青海,

新疆,西藏,蒙古,东三省这些土地的。要知道,上述这些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除了蒙古

人建立的元王朝外,历朝历代只存在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实际上它们不再中国的有效管辖

范围之内(有图为证,见我博客)。如果从这个方面考虑,古代的洛阳,西安才是首选,他

们位于中国的中央,北京的地理位置太偏向北面了,不利于帝国对西南、沿海地区的统治。

实际上清王朝定都北京后,这些地方的统治薄弱化就尤为突出,先是西南三省爆发了

三藩之乱,未来沿海城市又要遭受帝国主义入侵。

而且中国自古就是“有海无防”,中国古代一直对海洋的认识不够,北京离海岸线太

近,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只要从天津登陆,他们就能很快的攻陷北京,一个国家的首都如

果这么容易被敌人攻陷,对于这个国家绝对是致命的。

结论:通过地理考察,北京不适合建都。

2:粮食问题

孔子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没有上述三点这个国家就会灭亡,这三点当

中粮食问题更是至关重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士兵不是机器人,三天不

吃饭他们就会崩溃,仗也没法打,可是北京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没粮。

相比较咸阳的“八百里秦川”,南京的长江鱼米之乡,北京周围一个产粮重地也没有。

即使有,也就能供应一个中级的城市,要想供应这么大的北京城所有人的吃住饮食,这简

直就是天方夜谭。

为了解决北京的吃饭问题,北京自古就有两条运粮道路。

第一条是京杭大运河,由一代“顽主”隋炀帝修建而成,这条运河可以将粮食从南方

江苏、浙江两地运到山东、天津,在从天津走通惠河运到北京通州,在通州这里卸货改走

陆路,全部粮草走北京朝阳门运进北京城,这就是古代所谓的漕运。

另一条是走海路,船只沿海进入渤海湾再运到天津,从天津卸货由京津塘高速公路运

到北京,这也是现在最常用的路。

不管走那条路,都得经过天津,所以只要控制了天津,北京立刻断粮。所以天津对于


更多推荐

北京,天津,国家,运到,中国,西南,问题,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