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
精品文档
当代脉学高人
原文地址:当代脉学高人作者:紫林道人1、周华青
耄耋老人和他的图像诊脉法 大约在三四年前的春夏之交,由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
引荐,得以拜识周华青老人。
周老出身贫寒,早年投身革命,解放后曾任安徽省zhengfu办公厅负责人、铜陵市副
市长等职。几十年来,无论在战争年代或和平时期,他孜孜不倦研习歧黄之术,很有心得。
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周围同志看病,素有口碑;离休之后,他不享清福,却一心专攻中医脉
学。据说他创造了一种图像诊脉法,极为灵验,一搭脉便可断病。
对此,我有点半信半疑。我学过一阵子中医,深知切脉非易。古人云:脉为医之关键,
医不察脉,则无以别证;证不别,则无以措治,医惟明脉,则诚良医。诊候不明,则为庸
妄,脉其可以弗辨乎哉!(古今医统大全)脉学老祖师王叔和早有话在先,叫做:脉理精微,
非言可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切脉确实很玄,玄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地步。周
老不仅能快速切脉,而且据病绘脉形,编写讲义,开班授徒,搞得轰轰烈烈,其诊脉究竟
如何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正好那天有光明日报科技部记者陈君、中医学院老师顾君
一同前往。坐定之后,周老嘱我们稍事休息,以候心静脉定,接着便为我诊脉。他三指一
搭,屏气静思,即刻脱口便说:你的膝盖有问题。我为之一惊。半年前,我因髌骨粉碎性
骨折动过手术,当时尚未完全康复,但在平地上走路是绝对看不出来的。我与周老素昧平
生,他不可能知道我的病史。我心中暗暗称奇,表面上却未置可否,即请周老为陈君诊脉。
不出几分钟,周老为陈君报出胃肠道等几种疾病来,我们这位见多识广的记者同志连连点
头。
.
精品文档
归途中,我与陈顾探讨周老的诊脉术。顾是行家,执言较为谨慎,他认为不能排除偶
然性,必须有足够的病例,并且要作过统计学处理,才能下最后的结论顾君言之有理,我
也有些疑虑,怀疑周老的诊脉是否羼杂了望诊的因素在内,但腿部外伤岂是面部望诊所能
洞察的呢!陈君认为,周老视力不济,即使结合望诊,他的切脉断病也是很准确的了。
此后,我又去拜访过一次。周老毕竟年事已高,且听觉不灵,交谈不易,他所介绍的
图像诊脉法我只听了一个大概。
不久,他的儿子周秉山和弟子韦旱平将周老的一本油印讲义送来,那就是这本图像诊
脉法的雏形。
应当说,这本小册子是有独特见解的。它源于传统脉学,又有别于传统脉学。传统脉
学“切脉之道,全贵心灵手敏,活泼泼一片化机,方能因应。此在平时讲求精切,阅历即
多,指下之妙,得之于心,不能宣之以口,实有此种境界。”(医醇虅义),周老将“不能宣
之以口”的脉象用绘图方式表达,这种创新的勇气令人钦佩,我仔细体会他绘的脉象,有
的几乎是传统脉象的“写意”,带有传统脉象的内在印记,也有的脉象,不结合具体病例是
较难理解的,已收编在该书中的高血压、红细胞等脉象,可能实用价值并不大,但对初学
者熟悉这种诊脉方法也许会有帮助。
无庸讳言,由于周老接触病例、病种的局限性,他的图像诊脉法所编入的病种还不多,
此外,周老没有系统学过西医基础理论,对涉及的有些问题,讲的并不太清楚。这是要请
读者明察的。作为周老的个人临床经验,不够完备,不够严密,也是难免的。我想,周老
的这本小册子如果对进一步探索脉学有一点启发,这就是对作者最大的安慰。
“夫脉者,医之大业也。”(备急千金药方)
.
更多推荐
脉学,诊脉,脉象,传统,图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