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50分钟写完数学试卷)

第1讲:数形结合法与数学建模思想

★1 数形结合法:

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特点是通过几何图形、函数图像更直观的展示位置关系与数

量关系;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形”、“数”相结合与相互转化。在初中学习范围内十分重要,它为高中、大

学等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也是中考每年必考的一种思想方法,涉及的题型、题量的分值配备高达30多分。

★2 数学建模:

是初中数学中解决一些同类变式题型的基本方法,广泛应用于三角函数、列方程解应用题、相

似三角形、图形变换等知识,加强对常见数学模型的识记,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增强识图与应用

数学的能力。

★★3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范围内的运用

★1、代数问题通过构造几何图形给予解决

【例1】当代数式

x1x2

取最小值时,相应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例2】已知

x0

y0

xy1

,且

x

0

y

a

恒成立,则

a

的最小值等于

0

【例3】请计算:(1)、tan

15

= (2)、sin

18

=

【例4】如图,

C

为线段

BD

上一动点,分别过点

B

D

ABBD

EDBD

,连接

AC

EC

,已知

AB5

,

DE1

,

BD8

,设

CDx

(1)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ACCE

的长;

(2)请问点

C

满足什么条件时,

ACCE

的值最小?

A

22

(3)根据(2)中的规律和结论,请构图求出代数式

x4(12x)9

的最小值.

◎ 变式议练一:

D

B

C

E

1、若

a0

b0

,且

ab0

,则有理数

a

b

a

b

的大小关系是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2), B(4,2), C(1,m),当m= 时,CA+CB有最小值。

3、

若a0,b0,要使xaxbab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4、函数

yx

2

2x2x

2

4x13

的最小值是

★★2、几何问题的代数解法

【例5】将边长分别为2、3、5的三个正方形按如图方式排列,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例6】⊙

O

ABC

的内切圆,与边

AB

BC

CA

的切点分别为

D

E

F

AB5

,

BC6

CA7

,

AD

BE

CF

◎ 变式议练二:

1、

RtABC

的斜边为13,面积为30,则两直角边的和等于 。

2、已知AB是半径为1的⊙

O

的弦,AB的长是方程:

xx10

的一个根,则∠AOB的度数是 。

2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广泛运用

【例7】(黑龙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C(3,0)

,点

A,B

分别在

x

轴,

y

轴的正半轴上,且满足

OB

2

3OA10

(1)求点

A

、点

B

的坐标.

(2)若点

P

C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

CB

运动,连结

AP

.设

△ABP

的面积为

S

,点

P

的运

动时间为

t

秒,求

S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

P

,使以点

A,B,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OB

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B

x

CO

A

【例8】已知点A,C都在双曲线:

y

33

(x0)

上,点B,D都在x轴上,⊿AOB,

x

⊿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则点D 的坐标是

◎ 变式议练三:

关于x的方程:

x5xa

有且只有两个不同实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2

★★★★4 初中数学常见数学模型及其运用

★ 基本模型1:

等腰三角形

ABC

中,

P

为底边

BC

上任意一点,

PDAB

PEAC

CMAB

结论:

PDPECM

证明思路:(1)面积恒等法 (2)截长补短法

【例9】在

ABC

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

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让后证明你的猜想;

G

F

A

C

B

M

E

A

D

B

P

C


更多推荐

存在,数学,写出,关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