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数学试卷考了二三十分)
产业联盟
IUR Innovation Alliance
科普教育的产学研合作
◎
文/詹丽凝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科学技
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普教育已经
成为关乎全民科学素质和国家核心
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工作领域。总体
而言,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公民的科学素质有
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科普教育
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观
念落后,体制障碍,队伍不强,投
入不足、效率不高等。
为此,成立于2018年6月6
日的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瞄准
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聚焦中小
学普教育的需求与有效供给匹配,
依托科普产学研合作大会的平台,
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促进学校科
普教育与校外科普专业设施服务、
新型科普专业机构项目服务的高效
协同,努力构建高端高效跨界协同
的科普教育工作机制。近期,联盟
组织了包括24名两院院士顾问委
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专家,结合联
盟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对科普
教育尤其是科普的产学研合作进行
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
和基本判断,希望引起业界的更多
讨论。
当前,科普教育面临的一个重
要难题是管理体制不畅、机制不全
导致科普资源配置不到位。由此,
造成了三个困境:一方面是作为需
求侧的中小学没有条件也不知道怎
么去做好科普;另一方面是作为重
要供给侧的拥有丰富科普资源的科
研院校除了搞一些 “科普公众开放
日” 等规定要求的科普活动之外,没
有积极性去深入和系统地开展科普
教育活动;还有一方面是立足于产
业化、专注于专业化科普项目营运
的新型科普专业机构目前总体数量
不多、规模不够、品牌不强、影响
不大。
作为国内研学行业龙头的世纪
明德,为我们在探索科普产学研合
作方面提供了非常鲜活的案例。世
20
2019.02
产业联盟
IUR Innovation Alliance
纪明德的业务核心是名校游学,现
在已经成为服务对象最刚需的内容。
其研学核心就是伸出自己的“创造
之手”拉上知名高校“科普大手”,
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普人才和设施资
源,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形成研学
实践项目,打造自己的“服务之手”,
用此“服务之手”拉上中小学,让
广大中小学生能互动参与其中,最
终实现高校院所的“科普大手”拉
上中小学生“好奇小手”。通过产学
研合作,世纪明德既调动了知名高
校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也有效满足
了中小学的科普需求。由此,公司
业绩得以迅猛发展,2015年至2017
年世纪明德营收分别达到2.35亿元、
3.68亿元和5.19亿元,净利润分
别为3196.07万元、4007.54万元和
5962.99万元。
产学研合作对于推动青少年科
普教育尤其是产业化的发展有着非
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无论是
政府推出的“政府购买科普项目服
务”政策,还是科普产业化项目的
市场机制,
无疑都在倒
逼科普供给
侧的改革,
对促进科普
产学研合作
产生了极其
重要的牵引
作用。中国
科普产学研
创新联盟正
当其时,应
运而生。未来,联盟将推动青少年
科普教育行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做
更多的探索:一是关注青少年的全
面发展和成长过程,聚焦科学素质
的提升,为培养国家科技创新拔尖
人才探索新路子、开创新模式;二
是大力培育和扶持各类新型科普专
业机构,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校、科
普场馆等高端科普资源与与科普产
业的深度融合,与中小学生的需求
紧密对接,把科普教育产业做强做
大;三是探索制订科普产学研合作
的规范与标准,推广全国科普的典
型经验、高端品牌、卓越成果和优
秀团队,为科普教育的未来营造良
好的发展生态。
(注:作者系
北大附中学生、中国科普产学研创
新联盟青少年科技社团委员会兼职
秘书长。本文得到了中国科普产学
研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协党组
原副书记徐善衍先生,中国科普产
学研创新联盟顾问委员会主任、中
科院院士、数学家石钟慈先生等专
家的指导。)
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2019.02
更多推荐
产学研,教育,合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