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小学生笔考数学试卷)

数学小论文4年级的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

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

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

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

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

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

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

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

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

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

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

(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

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

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

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

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

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

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

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

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

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

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

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

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

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

叫做无穷小”.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

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

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

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再来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

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呢?它可

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

满地面.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

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

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

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

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

用其铺满地面.我们不但可以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我们还可以用两种、三种等更多的图形

组合起来铺满地面.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五边

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用正多边形拼

成的各种图案,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300字

今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数学小问题:“小明一共有10个气球,如果一分钟放一个气球,

他放10个气球一共用了几分钟?”我故意考考妹妹,刚上四年级的妹妹不假思索地说:“这个

简单,10分钟呗。”我大笑一声,喊到:“错!” “嗯?为什么呢?”我耐心地解释着:“答案是9

分钟,因为先放第一个气球,一分钟后,放第二个气球,一直放到第9个气球,所以,第九分

钟后放第10个气球。”妹妹听了恍然大悟,说到:“原来如此,我上当了!”

细心地妈妈在一旁听到了我们这番有趣的对话,笑着说:“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像这样的问

题,比如爬楼梯、排队、坐座位……,我来考你一个吧!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钟,那么

她从1楼走到15楼要多少秒呢?”我拿出笔和约,认真地做了起来: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

秒,妹妹走到十五楼,也就是走了十四层,14*9=126秒。

我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不错,思路很清晰,很会思考!”

是啊,生活中处处有数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索的头脑,那么,许

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小学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 -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

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

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

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

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

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 18=130.5(千米),

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

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

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

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

(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 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

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

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

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

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小学四年级)

感悟数学 我对于这几年的数学学习,对其有一些感悟。

我相信很多的人在学习数学之后,都会有一些感悟的。下面就是我对于数学学习的感悟与体会。

1. 我认为学习数学首先要认真细致。有时候,我们面对某些数学题时,写不对或者作不出来,

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懂.不会,而是因为粗心大意把数看错或是少看了,若因此而丢分不是太亏了

吗?若将来让你造航天飞船,而你却粗心大意计算错误结果使飞船坠毁,那么这不是太浪费了

吗?对于数学,我们必须要认真细致,出一点差错可能就会全盘皆输,真是“一招走错,满盘

皆输”。

因此,在做数学时,要认真审题.认真计算,在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一定保证所写的每一个数

字都是正确的,一定要认真。 2. 学数学要仔细研究深入进去。

对于数学,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会做的题,那么,这时我们就要仔细研究它了,要盯

住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从每一点来分析,仔细思考,还要回想所学过的知识,从各方面

来看问题。当把题研究出来之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更多的这种类型的题,要会举一反三,灵活

使用所掌握的解题,对数学深入研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更多推荐

没有,数学,地面,答案,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