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初一初二综合数学试卷)
可编辑
如何进行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从教学的主体上来讲问答有三种: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学生提
问,教师解答;学生提问,其他学生解答。只要运用得当,教学上
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内容上来讲,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启
迪性、普遍性、灵活性、要面向全体学生。下面就从五个方面分析,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提问的时机
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进行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
方面:1、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
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
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2、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
角吻合。比如:教学达到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深奥处、
精华处、转折创新处时,即为发问的时机。例如,在教学“圆的定
义”时,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都笑着回答;“还
用问,当然是圆的.”接着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呢?难道不能造
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
纷纷回答:“不能! 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造成鸭蛋的
形状吧! 行吗?”同学们始而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若是这样,
车子就会忽高忽低呢!”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车轮行走
起来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同学们又一次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最
后终于找到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处处相等!
----------------------------------------------------------------
可编辑
”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圆的定义,学生学得省力,且记忆深刻,
兴趣大增,余味无穷,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的方式
1.直问。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
引出,这种提问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便于学生正面回
答而不走题。
2.追问。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
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
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你的想法有
什么不同?如果按照你的想法,结果会怎样?
3、反问。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
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
时,一般这样反问:这位同学的想法对吗?为什么?错在哪儿?
4.类比提问。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
过比较和类推的方法把问题提出。
5.联系实际提问。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
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6.串问。当给出的问题比较繁或比较难,不易一下子解答时,为
了突出要点、分散难点,常常采用“问题串”即一连串问题提问,
通过解答这一串问题,最终解答原来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在教学
中比直接解答原问题行之有效。
三、提问的艺术
----------------------------------------------------------------
可编辑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1)问题数量要求少而精,(2)难度控制
要求适度合理,(3)问题切入点控制要求切中要害,(4)问题要求
有一定的思维价值,(5)问题呈现的形式要求具有趣昧,(6)提问
时要求语言有吸引力并配合适度的肢体动作。
四、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要想激发学生
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
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正确解答
问题的习惯,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
可编辑
①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②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使其敢于提问;③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学生勤于提问;教给学生
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另外,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
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恰当点评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
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也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环节。
. .
----------------------------------------------------------------
更多推荐
学生,问题,提问,教师,教学,提出,解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