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宿州小学期末数学试卷)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与方法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
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
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
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以“质疑—设问—求解—反思”为思维训练主线的。因为学生的
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他们发现了问题,提出疑难后,就可以在师生的共同质疑、问难、
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
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体现在提问的内容、要求、范围、措辞等各方面的准确性上,这是
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2. 具体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尽量采
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白思维方向才能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3. 艺术性原则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
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
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
1. 提问的方向要明确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
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
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同时教
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
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2.提问语言要精炼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的这种特
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3. 提问要有悬念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探究竟的冲动。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
关的情景中,然后引出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此时,学生思维正佳,学习
的效果也会最好。
4. 提的问题要有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
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
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
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
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
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
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
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
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三、课堂提问方法
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
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
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必能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益。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
1. 课堂提问要有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2. 课堂提问要有灵活性。
教师在备课时,大都对课堂的提问作了精心设计,甚至连让哪个同学回答、学生回答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所准备,但课堂教学是个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因而在问答
过程中出现一些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见现象,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提问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时机。
3.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
中接受教学。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
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
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
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
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
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
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4. 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
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
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我在教“圆的面积”时,组
织学生直观操作,提出问题:你能把圆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圆的面积与你的图形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
5. 课堂提问要有巧妙性。
数学课上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数学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
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除了要注意前面提出的几点外,还要在语
言形式上有所取舍。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可问“是否可以把圆转化为一种我们已学
过的图形来进行思考呢?”这比“可以把圆转化为哪种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得好,前
者语气温和,把学生视为一个共同探讨,商榷问题的人,使人倍感亲切,在心理上拉近了
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使学生乐意与教师一起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
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
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
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
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
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更多推荐
学生,提问,问题,课堂,教师,思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