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中文数学试卷外国人)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总结篇1

数学教学既有培育学生主体性的任务,又必须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的主体作用,这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都是以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思维、智力的发展水平,为

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情景,使他们在这种活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数学

学习,通过他们自己独立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思维

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认知图式不断

重建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这种认知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认知发展过程是认知图式不断地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

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使认知发展呈现阶段性。

第二,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图式,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

第三,各阶段出现的顺序固定,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但由于遗传、

环境、教育以及主体动机等的差异,新阶段出现的时间可以提前或者推迟。

第四,认知图式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前一阶段的图式

是构成后一阶段的图式的基础,但两者具有质的差异。

第五,认知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的。

由皮亚杰的理论可以看出,学生进入初中后,形式运演思维开始发展,

并逐渐走向成熟,但具体运演思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学生在学习时仍

要借助于具体运演思维甚至是前运演思维,即具体经验对学生学习新知识

来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以及相应的思维水平,尊重学生

现有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以激

发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促进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通过同化或顺应,使学

生达到新的认知平衡,从而获得新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处理好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1、按照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规律组织教材。

2、选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

3、给学生提供操作具体事物的机会和时间。

二、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进行教学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

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奥苏伯尔)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

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

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

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顺应)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

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

1、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

2、从具体材料、具体动作入手而不是从抽象语言入手进行教学

3、尊重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4、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更多推荐

学生,发展,思维,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