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2018年安徽数学试卷)
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教育革新理念,是党中央的号召,体现和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数学课堂原有的教学模式由于受生源,教学内容等的制约,缺乏数学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主要探索把数学史、数学故事、生活实践、社会时政融入数学课堂,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故事;生活实践;社会时政
数学课程由于天然具有抽象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一定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主要探索把数学史、数学故事、生活实践、社会时政融入数学课堂,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实施。
一、实施背景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三全”育人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大革新,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的号召。习主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程思政具有“传道”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特殊内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课程思政与数学课堂有机融合的目标。
二、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
1.把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贡献了数不胜数的文化成果,在数学领域也有许多杰出的成就,既有《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等一批古代典籍的丰富内容与辉煌成就,也有祖冲之、杨辉、秦九韶等一批数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教师在授课时把相关数学史融入课堂,不但可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能丰富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取内容时,需要结合授课内容,根据相关知识选取合适的数学史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数学素质,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
在讲解方程时,可以介绍《孙子算经》里的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古人思维的巧妙;讲解圆的方程时,提到的发现,可以提到刘徽以及他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事迹,祖冲之的结果比西方早了1000年,提高学生的自豪感;讲解二项式定理时需要提到杨辉以及“杨辉三角”;讲到锥体体积时,可以介绍祖暅以及祖暅原理;讲到方程组求解时,可以提到《张邱建算经》的“百鸡问题”;讲到算法时,可以提到秦九韶以及秦九韶算法。这些数学史文化的介绍就是课程思政在中职课堂的运用,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是:(1)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严谨的治学态度,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些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挖掘。
2.把数学故事融入数学课堂【1】
数学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数学成就取得往往都不开数学家家的艰苦奋斗与积极探索。数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也是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可以激励学生以榜样为示范,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迎难而上。
比如提及哥德巴赫猜想,可以提到陈景润。陈景润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往往废寝忘食,一吃完饭就回到他的房间,一研究就是一整天。他的房间里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余下的就全是演算用的草稿纸,他每天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研究数学上,终于在1973年发表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定理证明(1+2),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他的研究结果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华罗庚初中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但是他坚持学习。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受到了数学家的肯定,由此他受聘到清华大学任教,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教师将数学家艰苦奋斗的故事融入中职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美好的生活都是奋斗得来的,通过故事引导学生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努力拼搏。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是:(1)探索精神,创新精神;(2)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敬业爱岗。
3.把生活实践融入数学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中职数学教师要把数学课堂和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实际用途的。在数学课堂引入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能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具体施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结合相关数学问题来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集合的时候,就可以将垃圾分类作为教学情境来引入。既是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可以融入环保,节约资源等思政元素。在讲授指数函数时,引入“校园贷”案例,让学生进行银行借款、“校园贷”借款金额计算的情境学习活动,从而在真实的情景中解决现实问题。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遵纪守法、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函数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同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区间内有不同的表达式”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因为国家对不同收入群体所设立的税率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过程中,也就出现了在不同的收入区间段有不同的算法,也就是不同的解析式。设计融入思政元素有:依法纳税意识、守法意识。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教师用建筑的对称美感以及自然中的事物来引入,可以举一些代表性的例子:故宫、天坛的祈年殿、蝴蝶、雪花等。生活中的实例,既体现了轴对称的美感,又表达了偶函数的对称特征,还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民族自豪感、热爱自然、爱国主义精神等。
4.把社会时政融入数学课堂
社会时政问题实时反映当前社会的最新变化,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青少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是伴随着网络而成长的新一代,对于社会时政问题接收度较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社会热点时政融入中职数学,让学生在讨论社会时政中学习数学,可以拓宽学生眼界,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解椭圆时,可以提到中国空间站。2023年3月12日,中国空间站已全面建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已从构想成为现实。通过空间站建设的介绍,使学生回忆起关于天宫的建设的每个瞬间,感受到建设的不易,认识到只有踏实苦干,才能成功的道理。同时,数学课堂可以设置例题求解空间站的轨迹,提高学时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的魅力。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民族自豪感、踏实苦干的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航天精神等。
三、结论
课程思政融于数学课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与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致,但是由于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客观上对于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任课教师需要具备课程思政意识,改变以往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要加强课程思政内容培训;其次,任课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数学文化素养,对于数学史,数学故事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否则在授课中往往会错失思政元素的运用,导致课程中的思政运用不足;最后,任课教师还要具备时政热点的敏感度,需要时刻挖掘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到数学课堂中,这样才能时刻保持课程思政的新鲜度,才能使学生愿意接受。
课程思政融于数学课堂的过程中还要时刻协调数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比例分配问题,需要在设计课时并行发展,防止出现思政内容过大而把数学课上成思政课的情况。总之,课程思政与数学的有机结合,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教师,学生的需要,在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一定会实现课程思政与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机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泳娘.中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福建教育学报,2022(12):43.
更多推荐
数学,思政,学生,课程,课堂,融入,教育,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