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发(作者:小学数学试卷手写图片大全)

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数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一、教材内容及主要特点

小学数学课标教材把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

与概率和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北师大版的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第三 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和第六单

元“百分数”。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包括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和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统计与概率领域为第七单元“统计”。

综合应用领域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和“数学与

购物”,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 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其外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

从整套教材来看,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试图形成“问

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对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核心

的数 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促进教与学

方式的改 革;注重情境的创计,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创设一个学生

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实践、探索、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

用这一模型去解 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在总特点的前提下本册教材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对

分数乘除运算意义及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注重应用分数运算及百分数解决实际问

题。 二是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

征及其表面积和体积,发展空间观念。三是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

引导学生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描述数据。四是整理与复

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

三部分:对所学内 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目。

二、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学习、熟悉教材,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1、学习教材、熟悉教材,熟悉教材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内容,课

前教师先不熟悉,课堂上是很难把握的。如:第16-17页“做一做”第1题的

图 4、图6,第2题的图3、图4,“练一练”的第1题。第2单元分数除法的

实际问题。如果备课时教师不系统地弄清楚,说出个1、2、3,而只是从教师用

书上 找个答案,上课时怎么体现“合作者”呢?备课要弄懂、会做教材上的题,

要弄清教材上的“?”,要弄清教材层次。

2、准备好教学用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世纪版课标

教材倡导的学习方式。要动手、要操作就离不开教具、学具,课前要准备必要的

教学 用具。第2单元《长方体(一)》和第4单元《长方体(二)》,没有教

具和学具是无法教学的。如:第15页练习中“量”的长方体,第15页“剪”的

盒子,第 18页求表面积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第20页、22页“练习二”中的

实物,第46页“做一做”中的小正方体。教学用具哪里来?一方面是师生课前

做、找,哪 里找?有些教学用具一时根本找不到。教学小学数学,离开教具和

学具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尤其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

应征订学具。

1页

(二)课堂教学要揭示数学知识

新世纪版课标教材把所学知识贯穿在活动中。数学科教学,活动是形式,学习数

学知识和方法才是目的。这就要求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

内容 首先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贯穿于每一个活动的知识是什么,其次是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点明知识点,提示活动的本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知

识。对与以 活动课形式出现的课题,要加附标题,揭示所学数学知识。如:第

86页“奥运会”,所学的数学知识是“统计表的选用”;

有的课题,虽是数学知识,但不具体,要加附标题,使课题具体化。如:第43

页“体积单位”,虽是数学知识,但不具体,具体的是“体积、容积单位”。

(三)课本上的问题都要回答,要作必要的数学笔记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前教师不准备充分,课

堂上就组织不好,引导不好,就不能做好合作者。故凡是问学生的教师都要先回

答, 凡是让学生做的教师都要先做。如:

第4页的第5题中的“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第18页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中“还有其他方法吗”?

第21页找规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28页第4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89页小调查中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文科要作笔记,理科同样要作笔记,不作笔记,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忘了,要作笔

记的地方很多,如:

第1单元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方法;

第2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方法;

第21页“找规律”中发现的规律;

第67页、69页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第87页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性统计图的特点。

(四)用好图形语言

数学知识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则是以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为主,第1单元“分

数乘法”,在讲意义和方法时,为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教材注

意发 挥图形语言的作用。如:

第2页的“涂一涂、算一算”;

第7页的“折一折”;

第8页的“折一折、涂一涂”。

(五)重活动、重操作、重过程

现在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化,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直观和操作能使抽象

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把学习主动权还

给学 生,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主动学习

数学。编者强调重活动、重操作、重过程,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重活动、重操作、

重过程。

第13页,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第20 “露在外面的面”,通过探索活动,寻找规律;

第50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计算,认识和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54页,让学生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

(六)体现过程,通过观察发现方法和法则

“教学不是告诉,学习不只是记住”,小学数学教学是过程教学,教师不要把结

2页

论直接告诉学生。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供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关

注知 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观察发现方法和法则,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

力。如:第3、5、7页,通过观察发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第24页,通过观

察、分析 认识倒数;第25、26、27页,通过观察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

46页“想一想”,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都

有关系; 通过“拼摆-数-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第56页,通过观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58页,通过观察发现整数

乘法运算定 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第67、69页,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小数、

分数、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七)重视实际问题的教学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课标教材把大纲教材中的应用题进行了扩冲

并称为实际问题。大纲教材中的应用题集中编排、分类学习,课标教材中的实际

问题 打破大纲教材中应用题的格局,不再集中编排、分类学习。面对实际问题,

我们教师该怎么办呢?

1.抓数量关系的分析。数量关系是实际问题的“骨架”,抓住了数量关系就会解

答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抓住对分数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如

第 35页“练一练”第6、9题。要抓住对一般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如第

53页练习四第8、9题。

2.要认真分析题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在本册的实际问题中,除了分数实际问

题外,还有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实际问题。对于求长方体、

正 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实际问题要要认真分析题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

如:第19页“练一练”的第2-5题;第48-49页“练一练”的第4-8题。

3.注重过程,不要单纯地强调是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法解。实际问题的教学要重

视过程,把重点放在分析、找数量关系上,数量关系找出后该用方程解就用方程

解,该用算术法解就用算术法解,而不要简单地强调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法解。

如:第35页第6题的①、②两题;第28页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57页第3

题 的①、②两题。

4.狠抓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分数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北师

大版的课标教材的分数实际问题,具有大纲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又有自身的

特 点,怎么教学北师大版的课标教材的分数实际问题呢?

(1)处理好几个单元中分数实际问题的关系。五年级下册涉及的分数实际问题

有第1单元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2单元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第5单元分数混合

运算 实际问题和第6单元百分数实际问题。这4个单元的分数实际问题是连为

一个整体,教师要站在整个分数实际问题的高度来处理各个单元的教学。在这4

个单元的分 数实际问题中,第1单元分数实际问题是基础,以后单元的实际问

题是在这个单元的基础上展开的,第3单元分数实际问题是难点,难就难在这个

单元的实际问题与 第1单元的实际问题同时出现时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第5

单元分数实际问题是重点,第6单元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是前面几个单元分数实际

问题的延伸。

(2)第1单元的教学要探究出解题规律。第1单元务必让学生学好。此时因是

分数实际问题的开始,所涉及的题又都是分数乘法,所以学生不会做。但不会做

错, 不等于是学生真正学懂。通过第1单元的学习要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规律。

(3)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一方面方程能使逆向思维转化为顺向思维,

3页


更多推荐

问题,实际,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