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上海中学生数学试卷难度)

第38卷第5期 

2009年9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38 NO.5 

Sept.2009 

抗战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系务问题与师资危机 

郭金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i00010) 

摘 要:浦 大学早期的数学系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机构.抗战之后,在清华大学学 

生大增的情况下,陔系由于系主任杨武之与华罗庚、陈省身等一批骨干教师的缺席,陷入了无人主持系务和师资 

极度匮乏的双重困境.为使数学系走出困境,梅贻琦、叶企孙、赵访熊和段学复等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追溯这 

段史事的同时,呈现了抗战后清华大学数学系所遭受的挫折与逐步复苏的历程,反映了国共两党内战时期激烈动 

荡的时局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对中国数学事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清华大学;数学系;系务问题;师资危机;杨武之;华罗庚;陈省身 

中图分类号:(j 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35(2009)05-0604-06 

现今已有80余年历史的清华大学(以下简称“清华”)数学系,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是中国首屈一 

指的高等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机构.在中国近现代数学史上,声名藉甚的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马录与杨武之、 

段学复等一批数学家都与该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抗战开始后,清华数学系与北京大学数学系、南开大学 

数学系于I938年在昆明共同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在战时艰难的教学、科研及生活条件下,西南联合 

大学数学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效和科研成绩.抗战之后,西南联合大学于1946年5月宣告结束,清华 

即北上复校.在全校学生大增的情况下,由于系主任杨武之滞留昆明,教授华罗庚、陈省身等一批骨干教师均 

未到校任教,清华数学系出现了严重的系务问题和师资危机.根据档案资料,本文从数学社会史的视角,考察 

抗战后清华数学系从出现系务问题和师资危机到逐步复苏的历程,同时反映国共两党内战时期激烈动荡的 

时局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对中国数学事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1 系务问题与师资危机的出现 

抗战后清华数学系的系务问题,是由杨武之在西南联合大学结束后滞留昆明引起的.杨武之是清华数学 

系主任,在西南联合大学长期担任数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结束时,他不幸罹病,未随清华北返.清华返回 

北平后,定于1946年1O月正式开学.由于开学后数学系的系务即需专人主持,校长梅贻琦和理学院院长叶 

企孙在正式开学前多次致函杨武之,请其早日北返.但由于病情多次反复,需要长期休养,杨武之未能奉命北 

返.为了不贻误系务,他执意请辞系主任之职.1946年9月4 13,杨武之在致梅贻琦的信中说:“弟二次病愈 

……

原意再休息一二月,即可康复北返,不幸又生枝节.当此复校伊始,系中事物繁多,心中至感不安.弟病 

已久,今后即使一切经过良好,在开学前或开学一两月后,能否随愿北返,殊无把握.兹特函请准予辞去系主 

任兼职,以免贻误系中大事.”L 

在这种情况下,清华决定聘请正在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代理主任的陈省身主持数学 

系系务,而陈省身以“年纪太轻,耐心不足,个性实不适宜于行政职务”为由,婉言拒绝.同时,他力荐尚未从昆 

明返回北平的清华数学系教授赵访熊代理此职:“至就数学系言,访熊兄资历与办事能力均远较生为高.系中 

事务,若访熊兄担任,必能克符众望,应付裕如.” j赵访熊领导能力较强,在西南联合大学曾短期出任数学系 

主任和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由于陈省身的举荐,清华决定改聘赵访熊.赵访熊于1946年1O月30日前赶回 

北平就职.这样,清华数学系的系务问题暂时得到解决. 

收稿El期:2009—07 10 

作者简介:郭金海(1974一),男.天津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 

第5期 郭金海:抗战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系务问题与师资危机 

复校后,清华数学系的师资危机比系务问题更为严重.在1946年复校当年,清华“为国家社会之需要及 

本校学科顺序之发展”l3]zs,增设了1O个系,学生人数较之以往大为增加,全校修数学系微积分课程者将近 

900人.因此,清华正式开学后亟须一批数学教师,但当时数学系的师资是极度匮乏的.1946年该系在册教授 

共6人:杨武之、郑之蕃、赵访熊、曾远荣、陈省身、华罗庚.其中已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的华罗庚名气最大, 

是国民政府首届国家学术奖励金一等奖的获得者,但1946年9月,华罗庚受国民政府军政部派遣,已赴美研 

究.陈省身的名气与华罗庚几乎相当,1943年赴美研究后完成了他一生最得意的工作:高斯一博内公式的内 

蕴证明.这使他在国际数学界也崭露头角.1946年4月,陈省身回国,但他未到清华执教,而是到中央研究院 

做专任研究员,协助姜立夫筹建数学研究所.是年4月29日,叶企孙曾致函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萨本栋,提出 

.‘算系必须省身兄返校,否则无法进行”,明确要求陈省身从1o月起必须返校授课及指导研究工作 ],但陈省 

身并未按时返校,并如上文所述亦未应允代理数学系主任之职.这引起梅贻琦、叶企孙的不满.曾远荣是国际 

上最早研究“逼真解”、“广义逆”的学者,在国内数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已于1942年赴燕京大学任教.因 

而,1946年正式开学后,清华数学系教授中只有郑之蕃、赵访熊能在系中执教. 

教授之外,1946年清华数学系在册教师有专任讲师朱德祥、教员田方增和施惠同、助教徐利治.其中朱 

德祥留在昆明未归,田方增在清华从昆明迁回北平后不久即赴法留学,能在系中执教者仅余施惠同和徐利治 

两人.朱德祥原为清华数学系学生,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受聘为清华数学系专任讲师.1946 

年8月26日,他在致杨武之的信中解释了未北返的原因: 

生与内子均有家累,数年来均按时汇或划款,接济南通两家家用.在经济上,因仰事俯畜。有需内子继续 

作事之需要.赴平以后,内子恐惟有赋闲,即以调整后之薪给而论,仍有不敷应用之苦.故生前尝准备先单身 

赴平,暂留老母、妻子于昆明,既而思之,孩提过小,长男才六岁,次女甫三龄,幼女犹在襁褓.生北去以后,家 

中尽成老弱,平时照顾已有困难,设有疾病等意外,其窘尤不敢想象.以是拟烦师座与梅校长情商准生请假一 

年,待明年大局好转,家乡兵燹敛迹(现南通乡间……民不堪命.前有送眷回籍之议,又不得不作罢论),再率 

眷北上或安家于原籍。j . 

根据此信可知,朱德祥未能北返与其家庭负担过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国共两党内战中激烈动荡的时局 

和社会经济萧条有关.杨武之收到此信后,将之转寄给了梅贻琦.由于复校后清华学生大增,数学系任课教师 

极度匮乏,梅贻琦并未同意朱德祥的请假要求,而是通知他设法赴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朱德祥最终选择 

继续留在昆明.这样,清华数学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师资危机. 

2 系务问题再起波澜 

1946年9月4日,重病之中的杨武之请辞数学系主任之职,但梅贻琦和叶企孙并未同意.在聘请赵访熊 

代理数学系主任之职后,他们仍将系主任职位留给杨武之,并希望他能早日北返.其实,杨武之辞职时,已因 

“腹部倏剧痛”于9月2日住进圣光医院,至l0月l1日方出院.10月30日,由于“身体亏赢实甚,需要较长时 

期休养,方可恢复”,杨武之向叶企孙再次提出辞去数学系主任职务,并请假两月 .同日,他也向梅贻琦请辞 

在清华担任的聘任委员和评议员等一切职务 ].梅贻琦和叶企孙对大病初愈的杨武之颇为同情,不但仍为他 

保留了系主任职位,还将其病假延长至l947年2月.】1月l6日,梅贻琦在致杨武之的函中说:“此间已于本 

月五日上课.诸事大致就绪,唯教师当未全数到齐,致少数课程尚不能讲授…….亏尊恙尚未痊,可自宜多休 

养,以免再发之虞.近与企孙兄商,均拟自本年十月份起,由校给予病假至明年二月,其办法即照教师待遇及 

休假规程第四十三条办理(原条文抄附).” j 

杨武之滞留昆明期间,应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之邀,在该校兼任数学系主任职务.1947年2月,在 

杨武之病假将满时,梅贻琦致电杨武之,请他回清华就职.杨武之“愿勉应命” ,但由于清华无法补助其家眷 

川资,同时家中生活拮据,又使他犹豫不决.就在此时,查良钊坚持挽留杨武之,请其继续在昆明效力。查良钊 

曾任西南联合大学训导长,与梅贻琦和叶企孙交往甚深.3月17日他给梅贻琦发电报,请其顾念昆明师范学 

院的需要与杨武之的健康,提出借聘杨武之“最短至暑假”的要求[1。.查良钊亲自出面后,梅贻琦和叶企孙再 

次同意杨武之续留昆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38卷 

但至是年暑假,查良钊又向梅贻琦和叶企孙提出再借聘杨武之一年.1947年6月22 Et,查良钊在致梅 

贻琦的信中说:“暑假在即,钊于Et昨邀请联大留昆诸同事及各系主任筹商下学年师院大计.众意咸认为昆明 

师院独立设置,甫经一年,教学基础未固,同人谊属同舟.当此风雨动荡时期,必须继续共进,方克有济,否则 

不仅师院前途有动摇之虞,过去辛苦亦将付诸东流.三校目前虽亦亟须同人复员,惟南北一家只有续请借聘 

俾再共支危局.本学年已承清华母校惠允借聘胡、杨两教授,师院获益良多.日前在平,已经面陈种种,并申谢 

意.兹谨拟再行借聘胡彦仁教授暨杨武之教授于三十六年度留昆任教.敬祈鉴核并转商两院院长暨系主任惠 

予同意.”l1 查良钊所说的“南北一家”,是指昆明师范学院的前身,即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与清华本属一 

校,胡彦仁是清华外国语文学系教授胡毅.从此信不难看出,查良钊希望清华能本着在西南联合大学一致合 

作的精神,继续借聘杨武之和胡毅两教授,以支援昆明师范学院的发展. 

但是,这一请求并未得到梅贻琦和叶企孙的同意.原因有二:一是数学系师资依然奇缺;二是数学系代 

理主任赵访熊已经清华通过拟于1947年至1948年出国休假一年,数学系自1947年下学年起又将面临无人 

主持系务的问题.其实杨武之本人对长期未能返校服务是深感内疚的,但又是无奈的,正如1947年7月8日 

他在致梅贻琦的信中所言: 

去冬蒙示,惠给病假五月,我公眷念旧人,心感何极.今春二月,复奉电召促归,初愈之身本愿勉力应命. 

嗣以勉仲(作者按:查良钊)兄之坚留,又病后健康未真全复,故由勉仲兄函请准予借聘半年,当得覆电允借聘 

三月.弟因此得又留昆,多度轻闲生活,藉资休养.然身虽在此,心实未安,每念学校复员之初,困难倍昔,而算 

系人手反缺乏异常.重劳筹虑,有亏学生殷望,稽延系务发展.关切之怀,常萦寤寐,为之辗转不宁.尤心痛者, 

时局与经济如斯之劣,弟之目前行止,又将为实际困难所支配.盖全眷六口,北返川资与家具衣物之添置,至 

少非两千万元不办.弟今日已绝对无力胜此重任,而明日困难,尤将十倍于今朝,是北返终将无法实现矣. 

奈何E ! 

不难看出,杨武之未能北返也与当时激烈动荡的时局和社会经济的萧条有关.接到此信后,梅贻琦与叶 

企孙又对杨武之续留昆明之事重新作了商讨,决定同意昆明师范学院继续借聘杨武之一年. 

在作出该决定前,梅贻琦和叶企孙已开始物色数学系主任人选,最终选定的目标是正在美国普林斯顿高 

级研究所访问的华罗庚,但由于华罗庚已允诺该所再续留一年,并且刚在美国做完腿疾手术,必须时常检查, 

因此没有应允清华的邀请.但他向梅贻琦表示:“苟非事前有约,晚定立刻遄北,以应遵命.”与此同时,他推荐 

清华新聘数学教授段学复担任系主任职务 =;]。 ” . 

段学复原为清华数学系学生,毕业后留系任助教.他194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 

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做外尔(Hermann Wey1)的助手.1946年10月,段学复应邀到清华任数学系教授.在华 

罗庚的举荐下,清华决定聘请段学复为数学系代理主任.1947年7月15 I:I,已接受聘请的段学复在致梅贻 

琦的信中说:“因赵访熊先生下学年将休假出国,嘱为代理数学系系主任职务.窃以现实确知,下学年在校数 

学系教授只郑桐荪(作者按:郑之蕃)先生与生两人.郑先生既不允代理系务,生无奈何只得勉强应命,惟祝其 

他教授来校,生能早H却责为祷.诚以数学系下学年须为本系、外系开设功课甚多,而教授、讲师、教员、助教 

人数皆不敷.困难种种,解决非易.深恐应付失宜,有违嘱托至意,惟愿不时助导,俾免贻误为荷.”l_】4_ 

段学复上任后,梅贻琦和叶企孙仍将华罗庚作为数学系主任的最终人选.1948年2月18日,清华向华 

罗庚寄发了正式聘书.1950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次年,华罗庚由美返国.但受清华元老周培源和少 

壮派教授钱伟长的反对,清华未聘请华罗庚为数学系主任l1 船. 

3 师资危机的缓解 

为缓解师资危机,赵访熊代理清华数学系主任之职后,将聘请教师作为当务之急.至1947年1月,经赵 

访熊的努力和陈省身等人的帮助,清华共聘请了蓝仲雄、范宁生、汪志华、黄克欧、胡祖炽、孙恩厚、刘绍唐、周 

振堡、王光淑、孙念增、张之良等十余人.他们几乎都被聘为助教,其中大多数人是原清华数学系或西南联合 

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除少数例外,这批教师的数学水平普遍不高.因此,他们到清华后并未教授数学系学生 

专业课,而是为全校学生开设数学公共课和批改书面作业. 

第5期 郭金海:抗战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系务问题与师资危机 

应该说,清华聘请这批教师只是为解燃眉之急.其实,梅贻琦、叶企孙和赵访熊等人还是希望数学系休假 

或请假的教授能早Et返校服务,并希望该系能聘到几位在国内外数学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数学家,以使数学系 

尽快恢复教学和数学研究水准.因此,梅贻琦、叶企孙又多次催促陈省身返校.1947年1月20日梅贻琦致函 

陈省身,要求他必须于是年3月返校,并强调“此间算学系课程亟待足下于下学期返校讲授,不便再迟”¨1 . 

陈省身并不愿离开中央研究院,但为了报答母校培育之恩,还是按时回到清华.在北上之前,他在致中央研究 

院代理院长朱家骅的信中说: 

省身上念先生之知遇,下念本所发展之重要,兼以立夫先生明夏当可返国,代理期间不过一载.思维再 

四,不敢言辞.惟自入清华以来,前后已十有七栽,半生学术生活始终与清华相联系.关系之深,实在情感.敢 

乞先与月涵先生商酌,得其同意,庶将来所务稍有头绪,仍可返校执教.既符我院与大学合作之宗旨,复偿省 

身报答清华培植之深情.于公于私,似可两全 . 

1947年3月,陈省身带着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筹备处的年轻科研人员曹锡华和吴文俊一同回到清华,开 

设了包括拓扑学在内的两门课程.是年7月,陈省身又匆匆返回南京.值得一提的是,他到清华执教的当月, 

推荐了浙江大学数学系专任讲师吴祖基来清华任教.吴祖基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苏步青的研究生,曾获 

1944年国民政府国家学术奖励金三等奖.1947年6月后,吴祖基应聘到清华执教.这对缓解数学系的师资危 

机起到一定作用.除催促陈省身返校外,清华也致函正在四川大学数学系任教的曾远荣,请其返校.曾远荣本 

已答应,但后来此事无果而终. 

1947年5月至7月,清华计划较大规模地从海外招揽优秀数学人才.经赵访熊等人提议,清华决定聘请 

许宝骒、徐贤修、钟开莱、王宪钟、闵嗣鹤为数学系教师.许宝马录是英国伦敦大学博士,专长数理统计和概率 

论.他与华罗庚、陈省身在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数学三杰”,是国内一流的数学家.1947年,他正在美国北卡 

罗莱纳大学任教.徐贤修原为清华数学系学生.毕业之后,他先留系任助教,后入美国布朗大学数学系攻读博 

士学位.钟开莱和王宪钟都是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均在西南联大结束前赴美深造.闵嗣鹤原为清 

华数学系教师,l945年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5人中后来只有闵嗣鹤一人应聘到清华执教. 

清华还计划邀请2O世纪3O年代中期曾访问该校的著名数学家维纳(Norbert Wiener)再次到校访问, 

并请华罗庚在美国代为联系.华罗庚欣然同意,并举荐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系任讲师的中国学者黄 

用诹博士到清华数学系任教授.但维纳和黄用诹最终都未应清华之聘. 

1947年7月赵访熊卸任,随后段学复出任数学系代理主任,他上任后所遇到的困难也相当大.是年9月 

3日,他在致梅贻琦的函中写道:“生自七月初遵命代理数学系系主任以来,尽其智能,勉力从事,以期使此风 

雨飘零中之数学系得渡其有史以来最大难关.繁重阅卷工作,近始完全告竣,而开学期已近,功课分配待定, 

但教授仅有二人,教员、助教亦不充敷,种种苦难,不一而足.-E183为尽快缓解数学系的师资危机,段学复做了 

许多艰辛的努力. 

其中之一是为聘请原南开大学教授蒋硕民到清华执教做了周密的计划.蒋硕民于2O世纪3O年代留学 

德国马堡大学(Universitfit Marburg),并获博士学位,其“成绩斐然,对于数学各门皆有深刻研究”u .他返 

国后长期任教于南开大学数学系,于1946年西南联合大学结束前后赴美进修.出于慎重起见,段学复曾征询 

赵访熊和陈省身的意见,两人对聘请蒋硕民均表示极为赞成,段学复请陈省身帮助接洽.令人遗憾的是,蒋硕 

民最终也未应清华之聘,而是回到南开大学执教. 

这次计划失败后,段学复几经努力.于1948年初成功聘请了北京大学数学系部分教授到清华数学系兼 

课,其中包括已由美国返回北京大学执教的许宝马录与庄圻泰、申又枨.庄圻泰是法国巴黎大学博士,专长于 

亚纯函数的值分布与正规族理论的研究.申又枨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专长函数逼近论.他们均为国内知名 

教授.许宝骒讲授行列式及矩阵,庄圻泰讲授复变函数(二),申又枨讲授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Trans~ 

forms),他们都每周授课3小时.段学复还聘请到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的优秀毕业生蔡福林和李同 

孚、林振声等人到数学系做教员和助教.这使该系的师资危机得到切实缓解,教学水准也明显提升. 

不宁唯是,1948年秋前后,闵嗣鹤、杨武之、赵访熊均回到清华数学系执教.1949年,段学复被清华任命 

为数学系主任.嗣后,周毓麟、马良、冯康、陈德璜、孙以丰、贺锡璋等陈省身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培养的 

・ 6O8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38卷 

批年轻的优秀研究人员到了清华数学系.1950年华罗庚和程民德从美国返国后,也到清华执教.这大大加 

强了数学系的师资阵容,清华数学系的重新崛起逐渐露出曙光.然而两年后,该系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中并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清华数学系被撤销,全系教师星散,直到“文化大革命”后的1979年,清华数学系 

才得以重建. 

4 结语 

综上所述,清华数学系在抗战后由于系务问题和师资危机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发展也因而遭受重 

创.为使该系走出困境,校长梅贻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与两位临危受命的代理系主任赵访熊、段学复均付出 

了艰辛的努力,他们对清华数学系能从“风雨飘零”中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系系务问题和师资危机的出 

现,以及前者的波澜再起和后者的长期难以消解,并不是历史的偶然.1946年,清华北上复校之日,正是国共 

两党全面开始内战之时.当时,内战的硝烟弥漫全国,时局激烈动荡,社会经济萧条,生活危机日益严重.这种 

社会条件无疑会使一些学者由于生活所迫或为了生计、安定、个人的学术事业和前途等,暂时离开或舍弃他 

们为之服务的学术机构.杨武之病愈后滞留昆明和朱德祥舍弃清华明显含有为生活所迫和生计的原因.同 

时,这种社会条件消减了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和进修、访问学者返国服务的热情,并使有些人采取观望态度,推 

迟返国日期,甚至取消返国计划.这是清华数学系出现师资危机后难以从海外延揽到优秀数学人才和当时中 

国数学界争聘优秀数学人才的主因之一.因此,抗战后清华数学系的上述遭际与国共两党内战时期的社会条 

件不无关系,在相当程度上,这种社会条件阻碍了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1946年9月4日杨武之致梅贻琦信[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 

[23 l946年lO月1日陈省身致梅贻琦信[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 

[3]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复员期中之清华[c]//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4卷——解放战争时期的清华大学(1946—194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27—30. 

F-43 1946年4月29日叶企孙致萨本栋函[z].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全宗号393,案卷号1666. 

[5]1946年8月26日朱德祥致杨武之信[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 2,案卷号103:2. 

[6]1946年1O月30日杨武之致叶企孙信E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2. 

[73 1946年10月30日杨武之致梅贻琦信[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2. 

E83 1946年l1月16日梅贻琦致杨武之函[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 2,案卷号103:2. 

E93 1947年3月7日杨武之致梅贻琦、叶企孙电报[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 

[1o]1947年3月1 7日查良钊致梅贻琦电报[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 

[11]1947年6月22日查良钊致梅贻琦信[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 

[12]l947年7月8日杨武之致梅贻琦信[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 

[13]郭金海.清华大学聘华罗庚为数学系主任始末[J].中国科技史料,2001(4)368—375. 

[143 1947年7月15日段学复致梅贻琦信[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0. 

[15]徐利治,口述.袁向东,郭金海,访问整理.徐利治访谈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163 1947年1月20日梅贻琦致陈省身函[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4-2,案卷号103. 

E173陈省身.致朱家骅的信[c]//张奠宙,王善平.陈省身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18] 1947年9月3日段学复致梅贻琦函[z].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全宗号l,目录号4—2,案卷号100. 

第5期 郭金海:抗战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系务问题与师资危机 

Affairs of Dean and Crisis of Teachers of the Department of 

一n

Mathematic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after the War against J apan 

(Institute r m H 。 ’Natura£Sc …Chi, e Acad… 。 Sci c s,t3eij ng 1O()(]1O,c “) 

Abstract:The ear1y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the leadmg educat on and 

research inst tution of higher mathematics in China.Yang Wuzhi,the dean of the dePartment,and many 

teachers’backbones such as Hua I 0o keng,Chern Shiing—shen did n。t taught in the dePartment atter the 

universitv returned to Peking in 1946.Therefore,nO dean managed the department and a severe shortage ot 

l 一 

. 

一 

r 

teachers happened.1t made the department get into trouble.In order tO make the departmen 。ut oi pred c 

“ 

ament,Mei Y Ye Qisun,Zhao Fangxiong and Duan Xuefu al1 paid painful travail・Thi pap。 眦。 h。 

f 

stretch of history.At the same time,it reflects not only the department’s setbacks and s reV。Val course 

after the war against J apan,but also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nilrest SOciety and economic depress on on。ne 

deve1opment of( hinese mathematica1 undertakings during tt1e civil war betwee“the Communist Party ot 

China and the Nationalist Party. 

, 

.t 

Kev words:Tsinghua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ffairs of dea叭 c删s ol teachers; 

Yang Wuzhi;Hua Loo keng;Chern Shiing shen 

.亘 

三_

e 

【责任编辑金淑兰1 

e 

e 

(上接第6O3页) 

In C0mmem0ration of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ese Versi0n of George Polya’s How to Solve It 

DAI Qin,HAN Bin 

((、。 g 。 ^Ⅲ“m s( fP,, r M(Ⅲg。 n Norm“l U1 vers ,H。,l^。 O1()【】22,( “) 

H 让眦 

& 

e 

n 

wh 

wlt 

ma 

studying the mathematics edueation theories of P()IyF 

Key words:Ge。rge Polya;H。叫 。So It;mathe113.atics educating the。ry 

【责任编辑陈汉忠】 


更多推荐

数学系,数学,系主任,大学,系务,昆明,教授,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