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初中郑州二模数学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万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万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先分级,再从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亿”做单位的数: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找到亿位和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1、(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 测量菜地、果园、广场占地面积 ;

“平方千米”→ 测量城市、省份土地面积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没端点,是无限长的。

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记作:∠1,读作:角1。

2、角大小和度量:

把圆平分成360 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l 度。记做1°

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中心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角的分类:

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一和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平角=180° 1周角=360° 一周角=2平角=4直角

锐角<90°, 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一幅三角板能拼出的角有30°、45°、60°、90°、75°(45°+30°)、120°(90°+30°)、105°(45°+60°)、135°(45°+90°)、150°(60°+90°)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与哪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就与哪个数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④计算过程中有进位的,计算时要把进位加上。

2、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①先把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相乘(写竖式时,将0前面的数对齐);

②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③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相应个数的0

3、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4、关系式: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印数,叫做总价。

单价×数量=时间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若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②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若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2、画垂线:

①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 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 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

②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靠近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沿这条边画直线。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平行线:

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因此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

4、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

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还可以根据表内除法计算。

2、估算除法:

把算式中不是整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在进行口算。

3、笔算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前两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可以把除数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来试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2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1 位数,如果前1 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4、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

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和策略。

1、烙饼类问题策略: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①烙3张饼: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

②烙多张饼: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烙饼的时间=个数×一个面的时间(最节省时间)

2、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3、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4、“田忌赛马”问题策略: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一)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级

数位

计数

单位

亿级

整数部分

万级 个级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千万

百万

十万

万千

个1、要明确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三者的含义:

数级是指:每四个数位为一级。我们现在学到的有3个数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数位是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计数单位是指:个、十、百、千、万……。

易错题目如:亿级中所包含的计数单位是(亿、十亿、百亿、千亿)。

▲▲▲▲

万级中所包含的数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判断题,如:(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3、看数位表说一说数的组成:

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要多练一练、说一说。10个十亿是多少等

4、举例说一说大数的组成。

如:308 4000 0860是由3个百亿、8个亿、4个千万、8个百、6个十组成的;也可以说是由308个亿、4000个万和861个一组成的。

5、读数时,遇到“读作”要写成大写的。0的读法要特别注意,每级末尾0不读,每级开头与中间,不管有几个都读一个零。

读数步骤分三步:先分级;再从高级写起,写完亿级,要加“亿”字,写完万级要加“万”字;最后读一遍对照检查。

6、写大数时,要牢记两个数位: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写数步骤分三步:先看分几级;再对应数位分级写;最后读一读、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7、比大小时,按照儿歌步骤做题:比大小,先分级,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从左比,数字大的数就大。数字相同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来。

8、用一些数字排列最大的数或最小的数:如:0、9、3、5、8

做题诀窍:(1)排列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时,遵循的规律是:没有0时,最大的数直接把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小的数直接从小到大排就行了。如果有0时,最大的数不受影响,0肯定是最小的数,排在最后一位;但是排列最小的数时,就要注意0不能放在最高位,那么我们只需把除0以外的数字中最小的数放在最高位,紧接着排0,后面的数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就能得出最小的数了。

(2)如果遇到条件中有读几个0的要求,那就需要在遵循大规律的前提下,适当调整0的位置,达到题目中的读零要求。

9、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时,按照儿歌步骤做题:找准数位很重要,关键还看下一位,四舍五入要分清,不满5时就舍去,满了5后就进上。最后别忘加单位。

注意“=”和“≈”的区别,如:7580000=758万 7584300≈758万

900000000=9亿 874900000≈9亿

10、近似数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如: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之后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做题诀窍:最大的数要考虑“四舍”的情况,最小的数则要考虑“五入”的情况。

一个数四舍五入后是5万,这个数就有两种情况:一是“四舍”后是5万,二是“五入”后是5万。

先想“四舍”的情况(必须边想边在草稿本写出来):万级上肯定是5,个级千位上的数要保证“四舍”,最大只能是4,那后面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应该是最大的一位数9,想到这,你的草稿本上应该出现了这个最大的数:54999。

再想“五入”的情况(必须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出来):万级上肯定是4,个级千位上的数要保证“五入”,最小只能是5,那后面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应该是最小的一位数0,想到这,你的草稿本上应该出现了这个最小的数:45000。

(二)自然数的相关知识: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还要记住0不能作除数。如:5÷0不能得到商,因为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是得5的;再如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1、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m)作单位。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3、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

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

4、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10000平方米=1公顷 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0000平方厘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2第三单元 角的量度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如图】(二)角的定义与相关知识: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边 )。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图】2、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4、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5、角的种类:

锐角:小于90°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 直角:90° 平角:180° 周角:360°

从小到大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从大到小排: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6、周角、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7、角的画法: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操作时根据儿歌步骤进行。

8、两个锐角的和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两个较小锐角的和还是锐角,如20°+ 20°=40°;

第二种:两个锐角的和如果是90°,那就是直角,如30°+ 60°=90°、45°+ 45°=90°;

第三种:两个较大锐角的和是钝角,如60°+ 60°=120°。【如图】

9、三角尺上的角:三角尺中有四种度数的角:30°、45°、60°和90°,用一副三角尺能画出十二种不同度数的角。【如图】

10、3时整或9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成平角。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也就是钟面上一大格表示30°,1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为30°,2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为60°,3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为90°(直角),……6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为180°(平角)。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对顶角相等。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

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的度数是45度。

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角,一个是锐角,另一个是钝角。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2、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 ),

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 );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乘几或除以几。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和因数的变化是一致的】

例如1: 已知: A×B=215,则A×B×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 已知:2×A×B=200,则A×B=( )。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

②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或乘几,积不变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是相反的,积不变】

例如: 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 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n则积缩小(n÷m)倍。

5、口算、估算和笔算:

1)、口算做题诀窍:牢记确保口算全对的方法:做口算题时,一定要看清楚数和符号后再算,能口算的直接口算,要特别注意乘法和除法中末尾带0的情况;口算有困难的一定在草稿本上笔算一下,再把结果填到试卷中。

2)、估算做题诀窍:估算题中,乘法的估算要严格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除法的估算则要考虑能不能整除的问题。先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如果不能整除,就需要上下浮动一下,找出最接近的能整除的数就行了。

3)、笔算做题诀窍:笔算题中,做完每一个题都要按照“三步检查法”检查每一步,才能确保准确无误。此外审题时要注意题中是否有需要验算的题目,千万别漏下。

【三步检查法】:

第一步——看数有没有抄错;

第二步——检查计算过程有没有错误,有验算的是否验算了;

第三步——检查横式得数写的对不对。

6、价格问题: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7、行程问题:一共走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叫做时间。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平行与垂直:

1、定义:【如图】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

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是平行且相等的。【如图】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7、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8、画垂线和平行线的窍门和方法:

画垂线时,先要审清题意,看看过不过点,如果是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都是过点的;一般遇到实际情况像修路、修水渠等,都是不过点的;要区分清楚。然后再按照儿歌步骤操作:边对线、边对点,直角符号别漏下。【如图】

画平行线时,先要审清题意,看看是画谁的平行线,然后再按照儿歌步骤操作:边对线(画谁的平行线就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准这条线)、直尺上,三角尺、要平移,平行线、画出来。【如图】

9、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没有点的限制,如下图随意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答案是:无数条。【如图】

第二种:有点的限制,如下图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答案是:只能画1条。【如图】

10、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没有点的限制,如下图随意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答案是:无数条。【如图】

第二种——有点的限制,如下图过直线外一点或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答案是:只能画1条。【如图】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具有稳定性。

▲▲ ▲▲ ▲▲▲ ▲▲▲▲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周长不变,面积比原来变小了。(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之后,周长不变,面积比原来变大了。)

2、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度,任何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都是360度。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 ▲▲ ▲▲ ▲▲▲ ▲▲▲▲ ▲▲

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3、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如图】

4、普通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相等;有4个直角。

5、高的定义与相关知识: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中从上底到下底引的垂线叫做梯形的高。【如图】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无数条高。【如图】

平行四边形有两种不同长度的高,梯形只有一种不同长度的高。【如图】

6、动手操作画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高。

边背儿歌边画高就不会出错了:边对底、边对点,虚线高、画出来,直角符号要标上,还有“高”字别漏下。【如图】

7、四边形的拼组:

做题诀窍: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还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平行四边形,所以我们就能推出下面三句话: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列举了所有类型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普通梯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列举了所有类型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不规则的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如图】列举了所有类型的平行四边形:普通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8、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如图】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直到所得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两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是一致的,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两数相除,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和被除数的变化是一致的】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两数相除,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和除数的变化是相反的】

5、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判断除法中的商是几位数:先要明确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有两种情况:

一是前两位够除(即前两位>除数),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这时的商就是两位数;

二是前两位不够除(即前两位<除数),那就需要用前三位去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就在个位上,这时的商就是一位数。

7、根据余数的大小求被除数:

做题诀窍: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根据余数不同,被除数会有两种情况:一是最大的,二是最小的。余数中最小的数就是1,当余数是1时,被除数最小。当余数是最大的数时(即比除数少1的数),被除数也是最大的。再根据商×除数+余数,就能求出相应的被除数了。同学们一定要分清这两种情况,再遇到这类题时,要好好审题,看看是求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5、诀窍:1.看图例认真画,数量一定要找准,画完后标上数,后面的问题更重要,认真审题看表格,选对数不出错。

2.给出的数在10以内,一般用1格表示1;给出的数在2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2;给出的数在5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5;给出的数在10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10;给出的数在100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100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

1、合理安排事情、节省时间的问题:

1)沏茶类问题: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儿歌应用:先后顺序要分清,同时做的要找全。

如:小明给客人沏茶,接水1分钟,烧水6分钟,洗茶杯2分钟,拿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小明合理安排以上事情,最少要( )分钟。

解题思路:一定要在卷子中画出流程图,然后列式计算。【如图】

儿歌应用:如果不能同时做,从小到大省时间。

如:四(1)班的3个同学甲、乙、丙各拿一只水桶去接水,水龙头给3只桶注满水所需的时间分别是4分钟、3分钟、1分钟,现在只有1个水龙头可以接水,怎样安排能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这个最短的时间是多少?

解题思路,分两步:

第一步:先要画出排列顺序和他们每个人等待的时间。【如图】

第二步:再列式计算:1×3+2×3+4=13(分钟)

做题诀窍:做这种题时,窍门是:从小到大排列最省时间。最短的时间需要等待3个,中间的时间需要等待2个,最长得时间只需要等待1个。最后套公式(前提是三个时间):【如图】

2)烙饼问题:

如:妈妈用平底锅烙饼,烙一个饼的一面用3分钟,锅中每次最多能放2张饼,要烙7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明确烙饼问题计算最短时间的公式:【如图】总时间=饼数×烙每面的时间

面需要3分钟得出每次需要的时间就是3分钟。

第三步:最后套公式计算:7×2÷2×3=21(分钟)

第二步:然后分析题意,张数是7张,锅里最多放2张饼得出每次烙的面数就是2面,烙一个饼的一3)“田忌赛马”类问题: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更多推荐

叫做,直线,除数,梯形,平行四边形,统计图,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