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苏教版零五网数学试卷)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案例
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案例1】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
“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图片:转弯
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出口指示牌(长方形),手巾(正方形)等,让
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针对上述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
教师意料之外的……
分析:本案例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
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
广阔的背景之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
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
创设中,教师只注重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题情境
中,产生那么多与数学无关的回答,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离题万里。虽然在这样的
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
【案例2】这是二年级“二的乘法”的教学片段:教师从做家务、摆筷子引入:饭桌
上有九只碗,摆多少双筷子
生:摆九双。
师:为什么?
生:在锯木头时,木头中间锯一下,锯出九节木头,需要锯九次。
师:怎么锯九次?
生:…环形…
师:大家同意吗?
同学们:同意。
师:很好。看着这幅图,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怎么摆?
生:摆在碗之间。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教学,问题,数学,课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