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2022数学试卷深圳)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提问是教师促动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主渠道。教师应围绕课堂教
学目标,课前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并根据学
生在课堂上持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围绕“问题”展开教
学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学习水平发
展的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能让学生在提问中积极思考,
勇于探索,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一、提问要明确
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讲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
么目的,就是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信口开河,或形式主义地为提问而提问。
所提问题本身要明确,要求用语规范妥帖,答域清晰确定;问题不明确,学生便无法准
确地回答,提问就失去了意义。造成提问不明确的原因多种多样,问句中概念不清,逻辑
混乱,答域不明,教师不注意语言的动态变化(指语言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链的停连、
语调的升降与语气的强弱等变化)等,都是造成问题不明的主要原因。如有教师问:2千米
等于多少米?学生往往会莫名其妙,2000米当然还是2000米啊?若老师的提问读作“两
千――米――等于多少――千米”,学生就比较容易听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提问要通俗易懂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还不丰富,难以接受深
奥、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名词、术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
儿童能够理解的问题去提供给学生。
例如少用“若”、“则”,改用“假如”、“就”,“两数之和”改称为“两个数的
和”,等等。
2、尽量少用深奥的近代词语,改用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
近来常听到教师提问低年级学生“你能从这幅图上提取什么信息”,或“你如何处理
这些信息”。什么叫“信息”和“处理信息”,儿童能听懂吗?所以,凡是教材中第一次出
现的专门数学术语,教师就要慎重对待,有的还必须要像语文教师一样,先标音,再读准
字音,讲清词义。凡是能用白话文、儿童化词语代替的话语,决不用教材外使用的深奥的
词语。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首先表现在提问语言上,能够启发思维是高质量提问的标志之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和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
维,提问得巧。提问的启发性主要通过形式与角度的创新来表达。例如选择背面切入的角
度,巧妙地利用矛盾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富于启发性的提出问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
起来,学生纷纷思考,顺理成章地想与同伴讨论解决。
四、提问要形象化
数学教师必须擅长使用提问来创造直观形象,来协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种抽象的数学
更多推荐
提问,问题,学生,教师,儿童,课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