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咸阳市高二数学试卷一)

小树比高矮小班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比较小树的高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巩固学生对“高”和“矮”概念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进行描述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多个小树(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实物),比较用

的小标签。

2. 教材准备: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拿起一棵小树,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向学生表示这棵小树

很高。

然后,教师再拿起一棵更矮的小树,放在教室的另一个角落,向

学生表示这棵小树很矮。

通过展示不同高度的小树,引起学生对“高”和“矮”的讨论和思考。

2. 观察和比较(20分钟):

教师将一些小树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度,并进行比

较。

学生可以自由地接触和观察这些小树,然后站起来,找到一棵矮

树,把它带回座位上,再找到一棵高树,把它带回座位上。

学生完成后,教师鼓励他们用手中的小标签标记出高树和矮树。

3. 分析和讨论(20分钟):

教师请学生开始讨论他们找到的高树和矮树。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高树和矮树之间的差异,问他们有什么

不同之处。

学生可能会提到高树比矮树的树干长,树冠大等等。

4. 归纳和总结(20分钟):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高树和矮树的特点和区

别。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

高树:树干长、树冠大;

矮树:树干短、树冠小。

5. 反思和拓展(1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比较和描

述高矮。

学生可以提及建筑物、动物、人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描述这些事物的高矮特点,帮助学生进

一步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

四、教学拓展:

1. 给学生布置以“高矮”为主题的观察任务,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

意观察和比较高矮的事物,并记录下来。

2. 在下一节数学课上,请学生带来他们观察到的高矮事物,并进行

展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在数学课上,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究不同事物的高度之间可能存在

的关系,例如身高和体重,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等等。

五、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比较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教师提

出的问题的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高”和“矮”的概念理解程度和应用能

力。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小树的高矮,培养了自己

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并巩固了他们对“高”和“矮”概念的理解。他们学

会了使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进行描述和比较,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个教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启发他们主动思考和发现,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


更多推荐

学生,小树,教师,高树,引导,观察,讨论,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