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2017丹东二模数学试卷)

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

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

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

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

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

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

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

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

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

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

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

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

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

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

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

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

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

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

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

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

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

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

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

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

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

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

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

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

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

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

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

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

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

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

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优秀教案


更多推荐

学生,图形,数学,教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