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高考偷数学试卷杨博)

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导师时间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

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

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学术活

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

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学术活动拓宽学术思路与

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

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学术讲座

201*年3月17日,长安大学的李佩成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关于气候变化的

哲学思考”的学术报告。李教授曾在水建学院任教,因此显得格外亲切和蔼。而他

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们获益颇多。他强调,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球的

气候一直在变。地球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当代气候变化的态势并未超出历史气候变

化的范畴。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气候变化有着众多因

素的推动。要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肯定当代的气候是完全变暖或

是人类活动所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好是坏还要做具

体的分析。因此,他认为应该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国应该寻求自己的应对气候变

化之策。他的论题与新闻媒体一面倒的观点相比,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工作者

的科学客观的态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学术活动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战》学术讲座

201*年10月11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来到我们学院为我们做了题为

“河流研究的新挑战”的学术报告。会上,王教授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河流研究7

个方面新挑战:巨型滑坡体的稳定及开发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管理方

略、颗粒侵蚀及治理、地震引发的4种次生灾害链、滑坡崩塌堆积体的植被修复、

高容重两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对河流演变及生态的影响,给我们作了一场

精彩的报告。王老师大量利用他在实地考察得到的图片、数据、影像,给大家作直

观的介绍及深刻的分析,让大家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

认识。我们在感叹王老师知识渊博的同时,也为王老师对科研的认真态度以及学术

热情叹服。王老师把河流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山区河流,同时研究中结合到地质生物

学方面的知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不同反响。

3、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201*年5月13日,花保祯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术

报告。花保祯教授从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结构、写作提纲、论文的修改等四个方

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介绍了图标的使用和图片的处理,着重讲解了参考文献的使

用和编辑,并推荐了一个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sX1。当删除或添加参考文献

时,使用该软件可以避免参考文献管理混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们硕士研

究生规范学位论文写作,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201*年9月20日,西安理工大学谢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科技创新中的若干

问题”的学术报告。谢教授首先从科技创新的意义谈起,讲述了科技创新的准则、

程序、灵魂、基础、归宿及条件等六个问题,最后给研究生们提了六点建议,帮助

大家科学的确定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方向。谢教授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旁征

博引,深入浅出,在科技创新和研究生生涯等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实际指导

意义的建议,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我深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读研阶段

已经参加了几十场学术活动,其中大部分是农工科领域的学术大师所作的学术报

告,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文学艺术类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报告开阔了我的视野,


更多推荐

研究生,学术活动,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