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中职生复习资料数学试卷)
2023年整理——小学教学资料(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
设计〔5课时单元教案〕共21页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
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开展抽象思维。
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
的喜悦。
目标解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
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
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
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1 / 15
2023年整理——小学教学资料(word版)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刚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标准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
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拟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答复课件呈现下表。
分的物品 几个一份 分的结果 算式表达
6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正好分完 6÷2=3〔盘〕
7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1〔个〕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
表内除法的比照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
空间。】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确实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局部?分
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拟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确实定。
三、观察比拟,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2 / 15
更多推荐
学生,表示,教师,数学,交流,平均分,过程,操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