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小学杨老师数学试卷)
小学数学试题及解析
精选小学数学试题及解析
小学数学试题: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
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
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
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
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
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 (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
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
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
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
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
(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
(500÷200)〕=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
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
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
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 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
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
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16)+60〕÷(30-10)=220÷20=
6(小时)
答:解放军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
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
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 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
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
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 (48+40)×〔16×2÷(48-40)〕=88×4=
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
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
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 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从题中可知,
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
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
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90×12-180=900(米)
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
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
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
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 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
就要迟到(10-5)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
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
分钟,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钟。
所以
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 1÷〔9-(10-5)〕=0.25(小时)=
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 15-〔9-(10-5)〕=11(分钟)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1÷11/60=1×60/11=5.5(千米)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
小学数学试题编制“四策略”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及能力的重要工具,具有评价、
激励、导向等功能。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地编
制一张数学试卷有利于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小
学数学试题编制如何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呢?
一、关注情感,命题要体现人文关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编制试题时
要突出人文关怀。
1.改变大标题的表述形式
如将填空题改成“请到数学乐园来”“请你打开知识宝库”“欢
迎走进知识门”“相信你能行”“智慧屋”等;将判断题改成“数学门
诊部”“数学小门诊”“谁对谁错你来辨”“小医生你给我来诊断,我
的说法对吗?”等;将选择题改成“猜猜看”“慧眼识宝”“看你能不能
找到我”“我好为难呀,你能帮我选择吗?”等;将计算题改成“我是小
神算”“看你算得准不准”等;将文字题改成“请你仔细读,秘密就在里
面”“咬文嚼字,请你认真读认真做”等;将应用题改成“生活积
累”“生活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实践馆”等。这样的标题表
述形式有利于增加考试的趣味性。
2.插入卡通人物,图文并茂
这样的试卷,能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考试变成
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使学生感到考试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激发
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现考试
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二、联系生活,命题要贴近学生实际
数学考试的命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命题要联系生
活,贴近学生实际。
如以下诸题:
(1)小明要把书包挂在墙上,用()毫米的钉子最合适。
①15 ②13 ③40
(2)伊拉克现有人口22400000人,改写成用“万”作单位 ();领土面
积是441839平方千米,大约是( )万平方千米。
(3)学校教工餐厅黄师傅购进大米560千克,面粉210千克,请你根
据当日价格帮黄师傅开一张发票。(提供发票表格)
(4)学校抗“甲流”消毒药水是用25%的过氧乙酸和水按1:200的
比例配制而成,现要配制1005千克这种消毒液,需这种25%的过氧乙酸
( )千克。
(5)五年级(1)班 45名学生到动物园参观。门口的价格牌上写着
“每人 5元,50张以上为团体票,团体票八折优惠”。这个班怎样买票
比较省钱?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要沟通
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折
扣”“开发票”等渗透了商品经济知识,“伊拉克”“甲流”等则是学
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要通过强化学科综合方法与途径,密切知
识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领悟到数学的应
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增强
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三、追求简约,命题要重在考查能力
1.注重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开启思维空间
判断和推理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如题目:请你当小
法官判断“7500÷800=75÷8=9……3”是否正确。这道题看似简单却
需要运用下述几个方面的知识才能作出判断:(1)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
和除数都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2)被除数、
除数末尾有 0的有余数的除法法则。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时,为了
计算简便,可以在它们的末尾划去同样多的 0再除,商不变;如果有余数,
在横式中写余数时要添上与被除数划去的同样多的0。
2.注重算理、算法和计算能力的考查,培养开放意识
在计算方面,新大纲淡化了计算法则的教学要求,但强调了“理解”
和“运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多种解法,不要被一种固定的
模式所束缚,不要把精力放在套用某些固定的题型和单一的\'解题模式上
面。命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口算能力和简算能力,考查
对算理的理解、对算法的掌握和应用,切忌出现复杂的运算和繁琐的数
目。
如题目:计算3×0.4÷0.4×3,下面哪种方法是错误的:
(1)3×0.4÷0.4×3=3×(0.4÷0.4)×3
(2)3×0.4÷0.4×3=(3×0.4)÷(0.4×3)
(3)3×0.4÷0.4×3=0.4÷0.4×3×3
(4)3×0.4÷0.4×3=3×××3
这道题用了三种不同的正确算法,每一种都显示了思维的过程。第
二种做法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选择这道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使思维定式跳出框框,不拘泥于原题的客观顺序,学会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体现差异,命题要促使学生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
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试题编制要突
出开放性,让全体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解题。
如题目:从、、7.5、22、1、3这六个数中任选四个组成比例,能写
几个就写几个。这道题的条件、答案都较开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灵活
选择和组合的思维空间。
又如题目:根据算式350÷(40+30)编一道应用题。这道题目不难,
可编的应用题很多,学生完全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编出不同类型的
应用题。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编制数学试题时要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要让学生感受
数学的内在价值与魅力,体验到数学活动中探索的乐趣;要为学生提供发
展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和创
造,生动、活泼、个性化地发展。这是我们改革数学命题的努力方向。
小学数学试题设计“四注意”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人们对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已有了新的认识,但在目前,用考试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还
是一种主要的方法。而如何设计试题,使之符合课程改革新理念,充
分发挥考试的评价作用,除了根据课改教材进行精心设计考试的知识
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生活,要注意真实性
让数学走近生活,使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是本轮基
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
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门外汉,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础的数学和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
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
愿望。”
在数学教学中,命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
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命题时联系生活,更要注意尊重生活的真实性,
反之会给学生不应有的误导。例如,某《 分数混合运算 》的单元测试
卷上有这样一道试题:
六(1)班有学生100名,根据下列的条件分别列出算式,求六
(2)班有多少名学生?
①六(1)班学生是六(2)班学生数的,列式。
②六(2)班学生是六(1)班学生的,列式。
③六(1)班学生比六(2)班学生多,列式。
④六(1)班学生比六(2)班学生少,列式。
不难看出,命题者的本意是以班级学生人数为载体,通过题组对
比方式考查学生对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的情况。
这道试题,从纯知识的角度出发,属于基本知识,估计绝大多数的学
生都能掌握。但是这样的试题显然是命题者为了追求数字计算方便,
而违背现实生活事实而编造出来的。首先,试题设置的条件“六(1)
班有学生100名”就不符合教育部门关于“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学
生44~50人,城市小学40~45人,农村小学酌减……遏制部分中小
学班额数过大的势头”的规定。其次,列出算式后计算出的答案分别
是:① 400名;② 25名;③ 80名;④ 133名。稍有一些常识的人都
知道,在同一所学校内,同一年级班级人数也就相差3、5个,不可能
相差300个,也更不可能出现学生数133.33这样的小数。造成这样的
结果原因就在于命题者在命题时没有注意生活的客观事实,只是一味
从知识点的角度考虑,使命题中的生活情境失去了真实性。
新课改倡导数学联系生活,但绝不是联系那种严重脱离现实的生
活。如果将这道题这样改,既能达到考查知识点的目的,又不会使现
实生活失真:
六(1)班有学生45名,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列出算式,求六(2)
班有多少名学生?
①六(1)班学生是六(2)班学生的,列式。
②六(2)班学生是六(1)班的,列式 。
③六(1)班学生比六(2)班学生多,列式。
④六(1)班学生比六(2)班学生数少,列式 。
2.创设情境,要注意情境素材的选择
新课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与动机。同样如果在试题中融入学生喜爱的情境,不仅能使学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生活,命题,知识,能力,考查,考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