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常州教师真题数学试卷分析)
日语中汉字和假名的起源及发展
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主要有汉字、假名、罗马字。此外,还有像数学这类特别的场合,
使用希腊文等。汉字原本是为了表达汉语而由中国人创造出来的。日本的假名则是以中国
的汉字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文字。
在汉字传入日本以前,日本并没有文字和文字语言。据日本最古老的史书《日本书记》
和《古事记》记载,汉字大约在公元3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一般认为,公元4世纪末至
5世纪初汉字正式传入日本,当时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王派遣阿直歧和王仁到日本教日本
的皇子学习汉文汉字。这是有关日本人系统学习汉文汉字的最早纪录。但是,据考证,日
本人肯定在那以前就已经接触了汉字,从九州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据《后汉书》
记载为公元57年汉武帝接见日本使者时赠给日本国王的金印)以及其他一些出土的金石
器皿也证实了这一点。到5世纪左右,太刀铭、钟铭、碑文等金石文中已经有日本人撰写
的汉文。到6世纪,已开始正式学习汉文,而且以学习真正的汉文为前提的学术界也逐渐
形成。
从此,汉字逐渐被日本社会所接受。到7、8世纪,日本人撰写的汉诗、汉文已不鲜
见,这说明汉字已被日本的知识阶层所掌握。总之,从4世纪后期,日本大和朝廷侵占朝
鲜开始,到7世纪后期日本在白村江一战中失利,从朝鲜半岛退出为止,在此期间,随着
朝鲜半岛政治形势的改变,一直都有大批所谓“归化人”来日,他们都是朝鲜籍汉人,精
通汉文,受到日本朝廷的欢迎,并被赐予姓氏,他们和精通汉文的韩汉人出任史官或博士。
所以早先传入朝鲜半岛的汉字最初就是由这些人带入日本的,并在日本上层阶级之间逐渐
获得推广的吧。
汉字传入日本后开始只在文首、文直等一部分氏族中使用。那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
始实际使用汉字的呢?我们可以在《日本书记》仁德天皇41年的记载中看到:“遣纪角宿
祢于百济,始分国郡疆场,具录乡土所出”,也就是派遣纪角宿祢到百济,让他观察那里的
疆界,记明送往百济的出所、国名和品名。此外,在履中天皇4年还有“始之于诸国置国
史。记言事达四方志。”这样的记载。这时,更是进一步在各国设置国史,让其记录国内的
形势,并作出报告。由此可见,汉字逐渐在官方变得实用了。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
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
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
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
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
“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
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
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
“宇”—“ウ”等。
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
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
等。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
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カ
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
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
汇。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
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
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テキスト”
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片假名主要用来构
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
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
称为“罗马字”。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等。
随着中日两国的交往,汉文典籍不断地传到日本,中国各个时代的汉字、汉语、文化
知识不断地被日本人吸收,创造出适合自己使用的文字,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不断交流,有
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
姓名:程延鹏 学号:100614115
更多推荐
日本,文字,书写,创造,百济,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