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湛江模拟中考数学试卷)

牛顿与方程数学家故事

牛顿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是17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他和德国数学家莱

布尼兹共同创立了微积分.他提出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对光学也有重大贡献.这

位大科学家家喜欢用方程解题.他不认为用方程详细地去解“文字题”会降低自己的身份.

牛顿说:“要想解一个有关数目的问题,或者有关量的抽象关系的问题,只要把问题里

的日常用语,译成代数用语就成了.”

列方程的过程就是把日常用语译成代数用语的过程.比如“父子两人年龄的和是58

岁.7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和儿子的年龄.”设父亲年龄为_岁,则儿子

年龄为(58-_)岁.7年后,儿子是(51-_)岁,父亲是_+7,则父亲又是儿子年龄的2倍,可

列出等式

_+7=2[(58-_)+7]

这最后一个等式,就是代数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后就可以解答用日常用语提出来的问

题,实际上就是解方程.

牛顿常常出一些方程问题,下面来看其中的两道.这些题出自牛顿的名著《一般算术》.要

说明的是,为便于理解,我们把长度和重量的单位都已改为现行通用单位.

邮递员A和B相距59千米,相向而行.A2小时走了7千米,B3小时走了8千米,而

B比A晚出发一小时,求A在遇到B前走了多少千米?

设A在遇到B前走了(_+)千米,其中是A比B早出发一小时所走的路程.

此时B走了59-(_+)=55+-_(千米),

两人相向而行,同时相遇,所用时问一样,可列出等式:

_=(55+-_).

整理计算得,_等于31.5,所以A在遇到B前走了35千米.

以上是牛顿出题我们来解,下面来看看牛顿自己解算的一道题,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个商人每年要花掉100元维持全家生计,然后将自己的剩余的财产增加.经过3年,

商人发现他的财产增加了1倍.问商人最初有多少财产?

牛顿一开始就进行了从日常用语到代数用语的翻译工作.牛顿说:为了解这个问题,应

澄清问题中隐含的所有假定:

于是问题归结为解方程

,

解得商人最初财产为1480元.

从牛顿解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把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分步译成代

数式,最后列出方程来的.


更多推荐

问题,代数,方程,日常用语,财产,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