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广东湛江初三数学试卷)

千承培训学校

函数知识点总结(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 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 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 点P(x,y),则x<0,y<0;

第四象限:(+,-) 点P(x,y),则x>0,y<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两坐标轴的

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纵坐标都反号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6、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P(x,y)的几何意义: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 |y|,

点P(x,y)到y轴的距离为 |x|。

点P(x,y)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8、两点之间的距离:

x

2

y

2

X轴上两点为A

(x

1

,0)

、B

(x

2

,0)

|AB|

|x

2

x

1

|

Y轴上两点为C

(0,y

1

)

、D

(0,y

2

)

|CD|

|y

2

y

1

|

22

(xx)(yy)

2121

已知A

(x

1

,y

1

)

、B

(x

2

,y

2

)

AB|=

9、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

(x

1

,y

1

)

、B

(x

2

,y

2

)

M为AB的中点

则:M=(

x

2

x

1

yy

1

,

2

)

22

10、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y);

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将点(x,y)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将点(x,y)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

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二)函数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

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

的函数。

*判断A是否为B的函数,只要看B取值确定的时候,A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更多推荐

函数,坐标,变化,定义域,特征,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