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长春初中中考数学试卷题型)
刘徽圆周率
关于刘徽的故事我们早已熟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
刘徽(约179— 250)字孔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魏晋数
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他在科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对圆
周率的研究成果。
刘徽出生于公元233年的三国时期的魏国,他是刘徽圆周率是我
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刘徽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研究终于得到了成功。
并且为后世的科学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刘徽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有一
个很长的故事:刘徽出身在东汉末年,当时中原地区连年混战,经济
非常落后,人民生活非常痛苦,特别是他们吃的粮食根本不能满足人
民的要求。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农业机械,所以每个人都要下地种田,
可是那些庄稼汉每次都要挑着百十斤重的担子,累得气喘吁吁。虽然
很辛苦,但是庄稼产量低。这时刘徽也才十几岁。于是刘徽就自己想
办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呢?刘徽就利用业余时间,
把剩下的米放在笼子里蒸,蒸完之后倒在另一个笼子里放凉。接着再
把米放在石臼里,用木槌捶打,把米碾碎。一直打到烂,变成粉末状
为止。之后刘徽又找了一块布铺在桌上,上面撒上水,再把米粉末倒
在布上面。然后拿出铜镜来,把铜镜磨擦透亮。再用丝线来回穿起米
粉。
但是他从小聪明过人,长大后非常喜欢读书,十几岁就能写文章。
他酷爱数学,平时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他总觉得历史上还有许多计
算方法不够完善,如果能够继续完善的话,那么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
- 1 -
而解了。他又听说祖冲之在《缀术》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密率”,就
是圆周率,但是祖冲之的算法并不准确。于是刘徽又推导出一种新的
更加精确的数值。后来人们称之为刘徽圆周率。刘徽还用圆内接正多
边形的周长与这个多边形的边长之比,作为分母去掉小数点后取近似
值,这个新的近似值就是圆周率。因此在刘徽以前,圆周率在当时被
称为“密率”,圆周率的真正名称应该叫“圆率”,这是刘徽首先使用
的。因为圆周率这个概念的引入,后人将此视为“刘徽率”。这位数
学家的不朽功绩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敬仰,他这种探索的精神和无私
奉献的高尚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2 -
更多推荐
圆周率,笼子,铜镜,完善,人们,故事,浙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