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盐城七上数学试卷期中)
写作专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近日,北京大学90后助理教授韦东奕再次
登上热搜。此次登上热搜不是因为他的不修边幅和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的荣耀,而是“六
个博士搞不定的方程被韦东奕分分钟搞定”“哈佛为了他破百年校规”等江湖传说,紧接着韦东奕辟谣这些是
假新闻。之后,谣言传播者道歉,称没有核实就发出。《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这
提醒着我们要对信息进行认真辨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大意和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论证结构清晰,析理有说服力;表达真知灼见,不得套作和抄袭;
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
以上两则材料均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引用过的名言,以极为凝练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
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
清晰;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隐士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国人心目中,隐士远离尘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麋鹿”,
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2009年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书中写到,约有五千
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工作,远离家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
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或居茅棚,或住庙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山洞里。
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你是如何
看待当今社会中的“隐士”的呢?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十二章》)
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③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④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四章》)
⑤今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五石之瓠》)
⑥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诸子百家散文,虽产生于两千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此语句在新的时
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做出辨析或阐释。阅读上面6个课文中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
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位奇石资深收藏家邀请朋友到他家欣赏新近寻得的宝贝。可找遍身上也找不到奇石室的钥匙。他的孙子大约
5岁,见他着急的样子,在一边偷着乐。朋友问小孩“是不是你藏了爷爷的钥匙啊?”小朋友一下严肃起来:
“我才不动他老人家的宝贝。”这位奇石收藏家很是尴尬地说:“别理那小子。他曾摔坏了我不少宝贝,为了防
止他再搞破坏,只能给柜子上了锁。”
材料二:
一位父亲领着7岁的儿子去探望一位老人,儿子在房间里东瞅西瞄,突然发现一个古瓷碗很是别样,小孩对老
人说,想拿回去用它来吃饭。老人有收藏癖,为这宝贝在古玩市场花了不少钱,刚买来珍藏在家里。父亲听到
儿子话,惊讶得眼睛快掉下来了,赶紧呵斥儿子。岂料,老人几乎是想都没想,一边责怪父亲,一边随手把那
只古瓷碗从博古架上取了下来,递给孩子让他带回去。孩子的父亲坚持不要。但老人坚持让小孩把碗带回去。
两位收藏家对收藏品和对小孩的态度,你更认同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2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近日,北京大学90后助理教授韦东奕再次
登上热搜。此次登上热搜不是因为他的不修边幅和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的荣耀,而是“六
个博士搞不定的方程被韦东奕分分钟搞定”“哈佛为了他破百年校规”等江湖传说,紧接着韦东奕辟谣这些是
假新闻。之后,谣言传播者道歉,称没有核实就发出。《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这
提醒着我们要对信息进行认真辨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大意和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论证结构清晰,析理有说服力;表达真知灼见,不得套作和抄袭;
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对待海量信息的态度和做法,举例韦东奕的事例,当韦东奕的江湖传说流
迹于信息媒体时,我们没有进行真假识别,进行搜寻和求证,而是进行传播和留言,诚然韦东奕“韦神”之称
享誉社交媒体,但盲目的吹捧是否只会适得其反?这样的虚闻假说,背后究竟是人心捧杀的险恶炒作?还是虚
荣的国民自大心理?亦或者是为了金钱流量的博眼球之举?没有去思考信息背后的真假与目的。材料引用《吕
氏春秋•察传》“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这句话意思是:听到传闻的话不加辨析,不如什么话也不要听。对
于所听到的传言一定要分析判断,不能盲目跟从,因为传言往往会经过多次传说后白的变成黑的,黑的变成白
的,与其不加辨析地听信传言,不如什么都没有听见。这样就不会颠倒黑白,不明事理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
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的信息,我们需要从这些繁杂的信息中去伪存
真、筛选、思考和判断出真实有用的信息。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所听到的事情不要妄下结论,没有充分证据的
东西,虽然说得神乎其神,也绝对不信。一定要经过确认求证后才能下结论。观察人或事都要看其真实的情况
或实际。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闻辞辨其真,修辞立其诚。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作为信息接收方,我们应该闻辞辨其真。所以辨真者,审慎而避虚也;二、作为信息发出方,我们应该修
辞立其诚。所以立诚者,事真而意实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人类已经进入后真相时代,
我们应以“真”字佐智,用“诚”字辅信,在真诚的良善价值观中,打通信息的发出方和接收方,努力为信息
时代打造健康环境。
立意:
3
1.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2.闻辞辨其真,修辞立其诚。
3.面对海量信息,慎思之,明辨之。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
以上两则材料均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引用过的名言,以极为凝练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
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
清晰;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天下大事,起于微处,成于奋进
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我却认为,不管是谋事还是成事,都需要人为的努力。就像欲取火种
必经钻木之艰辛,必须经过一刀一斧的持之以恒、细细研磨。人生道路有易有难,只有树立高远志向,致广大
而尽精微,持之以恒、着力攻坚,才能收获成事之功。
成事在人,当胸怀大志,登高望远。“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图其
至远”,才能高瞻远瞩,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像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和战士们一起在一棵树下歇脚,
他问战士们:“站在树下能看多远?”有人回答能看到江西,也有人说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同志则认为:“不
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而对我们这些肩负民族未来的时代青年而言,唯有具备大
视野、大格局,才有成大事之可能。
成事在人,更需落实落细、积微成著,从做好小事做起。“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任何事都是由小及大、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中完成的。就像全国脱贫攻坚的伟大目标,必须要靠数百万驻村干部
在一个个乡村、一户户贫困户才得以实现。袁隆平、屠呦呦的伟大成就,无不是在一个个小实验、一次次阅读
中不断进步。俗语亦有云:“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好高骛远,而必须抓小、抓细,
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成事在人,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奋进之心砥砺前行,才能成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征途漫漫,不奋斗无以成事;前路茫茫,不坚持无以成事。硝烟
弥漫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军阀混战、日寇侵略、白色恐怖种种困难,仍未放弃,而是毅然决然地带领中
国人民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建立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时代,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面临生活环境
4
恶劣、科研条件落后等种种困难,仍然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终于以一己之力促成祖国快速发展,创造人民幸
福生活。从“两弹一星”到“一带一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路虽远,行必至;行虽难,玉汝于
成。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辈青年,唯有立高远志向,尽精微之力,以砥砺奋斗之力,无惧困难之念,
勇毅前行,方能收获成事之幸福与温暖,喜迎有所建树之成就感。
有志者,事竟成。我辈青年,谁与争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第一句为《道德经》中的名言,主要强调“难与易”和“大与小”的关系。第二句为《中庸》中的名言,主要
强调“大与微”的关系。
《道德经》中的名言提出了“天下大事必须从细处开始”的论断,强调了要关注“大”和“小”的辩证关系,
要重视“小处,细处”的作用。《中庸》中的名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提出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
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之处。突出了“致广大”与“尽精微”的并列关系,强调从“小处”“精微处”着手,实
现“致广大”的目标。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看待“大”与“小”的关系,启示我们:见得大,方能重其小;
小处做,方能致其大。凡事要从大处看,从小处做。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都要在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的同时,脚踏实地,注重细节,夯实基础,筑牢根基,如此方能行稳致远。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成大事”与“尽精微”的辩证关系,“尽精微”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如何正确处理“成大事”与“尽精微”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述“尽精微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
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等方面切入分析,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处理‘成大事’与‘尽精
微’的关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我们应志存高远,以“成大事”为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奋
斗;我们应注重细节,以“尽精微”为方法途径,从易小之事上入手,精益求精;我们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成就伟业。
立意:
1.图难于其易,图大于其细。
2.胸怀大局,积微成著。
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4.统观全局,细谋一域。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5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隐士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国人心目中,隐士远离尘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麋鹿”,
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2009年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书中写到,约有五千
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工作,远离家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
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或居茅棚,或住庙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山洞里。
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你是如何
看待当今社会中的“隐士”的呢?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审题:
材料借隐士这一种中国文化的独特人物类型,展开了对于该“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的讨论。材料第一
段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定义:1.身体上远离尘世;2.心灵上自由率性、品性
高洁。而材料第二段则借由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一书,展现了新时代的“隐士”现象。在当今
社会,诸多修行者隐居于钟南山,或许是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尔虞我诈,或许是想追随古人找到心灵的安宁,或
许虽名为隐士其实只是想沽名钓誉。因此,人们对于当今社会的隐士也有了褒贬不一的看法。有人赞同他们的
隐居行为,认为他们做隐士,也是想同古人一样找到灵魂的净土;有的人则反对,认为他们抛妻弃子的行为是
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有能力有才华却整日无所事事不做工作,是对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是逃避社会责
任的行为。对此,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试题要求思考应该怎样去看待当今社会的“隐士”,这一点尤其要注意。这说明,写作时虽可以由古代隐士切
入话题,揭开隐士这一身份的内涵,但讨论的重点和思考情境还是要放到当今社会这个重点上。对此,若是表
示赞同,可以重点赞扬他们敢于放弃今日之尘世的便捷生活,而到终南山隐居,完全以自己的能力过好当下生
活的每一天,并修炼心灵的追求,从而指出今日社会发展步伐很快,人才济济,我们所缺的不是另一个设计师、
工程师,而是那份返璞归真的初心。若是表示反对,则可从大隐隐于市这一角度去展开,指出这些隐士在终南
山只是“身隐”,依旧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却意图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我们更应该赞扬的是像黄旭华、
屠呦呦那样保持心灵的纯粹和宁静,不慕荣利,却仍然以一己之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他们才是
真正的“心隐”(心灵自由独立、品格高洁)之人。
立意:
1.今日社会,我们更需要找回初心。
2.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6
更多推荐
材料,信息,隐士,社会,生活,思考,时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