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天津和平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教研记录如何向幼儿解释儿歌故事中的重点词语

儿歌又称“童谣”,它具有词句简单、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琅琅上口、短小

易记的特点,非常符合幼儿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往往是幼儿较早接触到的一种

文学样式,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儿歌

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幼师可以借助儿歌的教学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丰

富幼儿的词汇,同时还可帮助幼儿提高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但是幼师生

在学习《幼儿文学》这门课的“儿歌”专题内容时,主要只是了解儿歌的概念和发

展情况,掌握儿歌的特点、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学习儿歌创作的方法等理论知

识,而缺乏对选择儿歌教育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习。通过观察幼师

实习生在幼儿园的具体授课实操表现,笔者发现实习生对于儿歌的教学内容有些随

意,教法也比较单调。那么如何把握好幼师儿歌的教学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功能

呢?笔者认为,幼师教师需学会在备课时以教育和教学的目标作为指引,围绕“教

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方面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发

挥儿歌的教育作用,才会避免儿歌教学的随意性。

“教什么”的关键体现在对儿歌的选择上首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段来选,即

根据幼儿年龄的大小来选择儿歌的篇幅。3-4岁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发音

器官尚未发展成熟,语音的准确程度还不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而且只能根据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东西进行简单重复的记忆,记得少,忘得快,因此可选择篇幅短

小、每句三言或四言、简单易记的儿歌为佳,《甜嘴巴》:“小娃娃,甜嘴巴,喊

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4-5岁的幼儿,生活的经验增加了些,语言的

表达增强了,所以学习的儿歌的篇幅可适当加长些,每句的字数可适当增加,每句

五言或七言也很合适,但一首儿歌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八句。5-6岁幼儿,生活的

体验

更丰富了,他们逐渐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

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所以可以教一些内容丰富、篇

幅较长、有逻辑关系,甚至有个别抽象的词语的儿歌。如儿歌《保护环境拍手

谣》:“你拍一,我拍一,保护环境要牢记……你拍十,我拍十,我们是环境小卫

士。”虽然这首儿歌较长,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数字已经开始有的认知,出现了简

单的逻辑思考的能力,机械的记忆能力强,所以像这样长篇幅的儿歌也可以选择。

其次,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幼儿园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有故事

课、美术课、手工课、体育活动游戏课、数学课、科学课等,在不同的课中,均可

穿插相应内容的儿歌来增加学习的趣味,调节学习的气氛,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

学的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儿歌。如教孩子们认识数字形态的数学课,儿歌“1什么

1,棍子1;2什么2,鸭子2……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把各

个数字的特点告诉孩子,而且琅琅上口,使孩子在视觉记忆中增加说的记忆,那么

孩子学这些抽象的符号就不会觉得枯燥。再次,可有意识地选择幽默好玩的儿歌。

不少的孩子都有潜在幽默的意识,据研究发现幽默能促进孩子的情商和智商的健康

成长,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喜爱。作为幼儿教师,

在学前教育这个教学领域中,如能用心地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幽默感,那么对培养幼

儿具备乐观积极的心态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在教学中幼师需要有意识地选择具有幽

默感的儿歌,使孩子的心情愉悦,丰富他们的快乐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培

养良好的个性。如《颠倒歌》:“忽听门外人咬狗,拿起门来开开手。拾起狗来打

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骑了轿子抬了马,吹了鼓,打喇叭。”这首有悖常理的儿

歌,孩子在笑声中、在感到滑稽有趣中,学习到逆反思维的妙处。


更多推荐

儿歌,孩子,幼儿,能力,学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