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高考数学试卷创新题答案)

二 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邹艳

本单元考试,合格率为96%。其中100分2名,90—99分29名,80

—89分17名,60—79分6名,43分1名。总体来说,成绩还是理想的。这

次测试难度比较适中,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现在我具体分析一

下今次考试我的得与失。

一、计算部分

今次测验卷计算题是口算,难度适中并偏向容易,分值15分,都是

10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学生在这部分都做的比较好,个别学生孙瑞祥

(扣8分),陈安南(扣10分),陈雨帆(扣14分)除外,其他基本上

都是满分。

二、基础知识部分

1、填空题由8小题组成:数线段、米和厘米的进率、看刻度尺、用米和

厘米估计事物、几个量的大小比较、填大小号、带有长度单位的计算。

着重考察学生对一定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概念的认识程度。突出了教材

的重难点。

失分比较多的是:

2到8是( )厘米,较多学生都将这两个数字进行了相加,都理解错

误了。

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郑豪将它完全相反了,写成了从短到长,说明

他根本就没有看这个大于、小于的符号,自己随意的写下来。

比较大小和多个单位比较时,米和厘米在一起还不会,如孙瑞祥【完

全不懂】,廖小玲和陈坤拉题没有写,说明做题不够细心。

2、判断和选择,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米和厘米之间进率、线段、量物

体、估计等的进一步的了解。错比较多是:“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通常用米做单位。”有11位学生认为是错的,通过了解,发现他们没有

将题读到,以为是用什么来量。 【粗心,要多提示读题】。

“我们可以用卷尺量一量教室里黑板的长度”。较多学生都打了错,认

为量黑板用的是米尺,没有想到卷尺也是可以测量的,这可能因为我在

课堂中只是提示到,没有拿起卷尺将黑板进行实践操作的缘故。 【以

后要让学生多多动手进行操作】

“小朋友的拇指宽约( )。”有6名学生选了“米”,2名学生空着没有

做选择。【看来学生对米和厘米或者说对这个“宽”还不是很理解,还要

再强调】

3、画线段,进一步了解10厘米以内个数的长度概念,画一条长5厘米的

线段,学生基本上都画对了,也注明了是几厘米。【任敏空着没有画,

陈安南、陈瑶画成了6厘米】

“画一条比 长3厘米的线段。”这题错的比较多了。其中空着没有画的

是梅娇娇和孙瑞祥;画成4厘米的是方康、郑豪和冉凡;画成5厘米的是

陈安南;画成7厘米的是池内利和孙辉;错最多的是画成3厘米的同学:

陈瑶、郑玉婷、李思懿、池灵静、戴丹妮和田俊6人。

这么多没有画对。看来平时我们练习时学生不太理解,强调的不够,

这些以后需要改进。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样的知识还要多加的练

习。

4、估一估那条线段最短,较多学生估计错误,认为1号最短的有6人,

认为3号最短的有11人,指出学生的目测能力还不够,也说明学生在做

题时没有好好的利用起直尺。

三.解决问题部分。

共有5小题,从结果看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错,看来学生对以前的知识

学的不够扎实,还要多加的练习。

第1题主要考察学生求剩下来,算式都列对了,就是个别学生退位退

得不好。

第2题考察学生求原来总数,陈坤、陈安南和陈雨帆理解错误,其

他学生都做对了。

第3题是两人身高的比较,梅娇娇、孙瑞祥、郑康康3人写成了加法

算式;方康、万世豪和陈安南3人计算结果错误。 第4题全对。

第5题也是考察剩下来的减法算式,3人答案错误,3人列式错误。

总体上还得多加练习。

挑战题:得到满分的学生有14人,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只算对了一

半,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

这份试卷体现了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及知识网的考察,

同时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各类体型中注意了由易到难。试卷的

容量、难度比较适度,起到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

特别是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今后特别是计量单位的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的习惯,把他们在

课堂上学到的几何知识运用于实际。观察测量篮球场,乒乓球场、走廊

等长度。这样通过训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

二 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邹艳

本单元共有九大题。分为计算能力和应用两方

面。具体题型为口算、估算、判断、竖式计算、连

一连、操作题和应用题。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考察,主客观试题设置合理,既

富有综合性,又不乏灵活性。

本试卷通过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考察了而学

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考察学生对计算

方面的掌握程度和动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

力。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得分数学问题

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

题的合理性。总体来说,试题难易适中,设计合

理。

错题分析

第一题 口算,学生出错在1分左右,主要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比

较差,还有就是不够细心。

第二题 估算后再算出得数比70大的算式,主要错在90-21,

100-34.学生估算后就认为它们就是比70要大。

第三题 审题(查错题),对算理还不是很熟练,个边有错

(退位)

第四题 竖式计算 ,出错较少,大多在进位1有注明了“1”却没

有加上去

第五题 全对,很好

第六题 在( )里填几。这道题我要求学生在里面最大的填

几,进行了修改,半数以上的都能做对,个别学生理解不渗

透,还是错了。

第七题 连线题。给予6个数字,实际用到的只有5个,个别学

生都将它们用上去,扣了好几分。70分、以下的学生都错了。

第八题 在( )里填几,这题还好,就是个别学生在十位上写

成了5,没有考虑到它要退位的。

第九题 解决问题共30分。个别学生失分较多。

原因

1、是没有理解题意(自己读题)。

2、是式子对了计算的结果出现错误。其中孙辉、李慧贤、卢

佳璐、陈雨帆、田俊、姚正兰、郑玉婷都被扣了8-9分。

措施:

计算教学从算理分析到实际计算要知识,部分后进生要不

遗余力的教诲计算方法,力求正确的计算。

要失分重视书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而老师要善于研

究这些题目,要学会分门别类。

要学会抽象和细想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应拘泥于

一个题目,一个类型,一根试卷,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二 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邹艳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会认角(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

条边组成);(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分辨直角、比直角大或小的

角;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3)会画角(会用直尺、三

角板画直角、比直角大或小的角;画直角时一定要记得画上直角符

号);((4)能在生活中发现角。

一、试卷的特色

1、试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

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

践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

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本次测试成绩总体情况如下:

总人数 100分 99-90分 89-80分 79-70分 69-60分

20人23人7人3人

二、试题内容

这次数学测试卷共有七大题,总分100分。由填一填、下面的图形是

角吗?、判断题、数一数,填一填、我会画、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排一排、生活中的数学这几类题型组成的。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总体来讲,这次测试基本过关,出现错误较多的是:

1、填空题的第3、4、小题学生丢分相对较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数角

和数直角搞混起来了。 从中反映出学生平时动手实践活动过少。  

2、题目要求是角的画“√”,学生们在判断上基本没问题,有个别学生由

于审题欠认真,把直角放在一边没有打√了。

3、分一分。(比直角大的角,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其中6号角较多的

学生都当成了比直角大的角,根本没有用尺子来比较一下,说明这类的

孩子平时做题时就没有认真的听清要求,动手操作的不够。

4、找出角并编上号。学生能找得出角,不过就是编的号较多都是一样

的,不能区分。

5、比较角的大小。其中有几位学生拉题了,四组角只完成了两组。

6、我会画。

(1)这一道题要求学生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一个直角和一个比直

角大的角,主要考查学生对直角和锐角的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了

新课改的精神。这道题完成的很好,学生都会画,不过有几位孩子没有

63人2人

根据题意要求,随意画下3个角摆在那里。

(2)画一个开口向下的角。很多学生画成了开口向上的角,被扣了2

分。出错说明这部分的孩子还没有很清楚的理解:顶点在上,两条边在

下就是开口向下的意思。

(3)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照样子),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全

班都画对的,三角形有几个学生没有找准3个点(在什么位置),自己

在方格纸上自定了三个点,所以都错了。正方形都画成了长方形,对于

正方形四条边都是相等,都忘光了,没有仔细数清楚上下、左右的方格

是多少就直接连线了。

(4)给图形上添一条线段,使它符合要求(四个直角、五个直角、

六个直角)

这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五个和六个直角,学生能一下子画出来,可是

四个直角,这个线段,孩子们很难下笔,只有极个别的孩子想到了练习

中出现过的内容,能正确完成,较多孩子都出错了。而此题主要考察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更进一步,使所学的知识得

以升华。

7、图上所示(三个都是直角) 问:这三个角中,第3个角最大,第1个

角最小,说的对吗?为什么?

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能正确的做出判断,认为是错的,而且理由讲的

都很好,不仅指出这三个都是直角是一样大的,还说出了“角的大小和

边的长短无关”。非常不错的回答。

四、今后努力方向

1、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3、做

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

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对

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 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邹艳

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乘法在生活

中的应用。 在本次测试中,相同加数连加的认识较

好,计算正确率较高。错误较多的地方是看图连

线,很多学生只连了一种。如图中是5个3和3个5,

算式5×3学生只和5个3连或只和3个5连。如果分别

出现图学生能够说出两道一样的乘法算式。这说明

了两个原因:

1.学生不能灵活运用。

2.见的题型较少,没有经验。认为连上一种就行

了,没有意识到符合要求的都要连起来。

学习数学知识就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是用来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在这次测试中,用数学

一题中错误较多。第一题是买学习用品,第二题是

买食物。分析错误原因有四:

1. 学生读题不够认真。

有的题少读一个条件。如:买两个日记本和一支

钢笔一共多少钱?学生只解决了两个日记本的价

钱,没有加钢笔的价钱。

2. 出现漏题现象。

有几个学生竟然有两道题没有做,问原因是忘

了。提出一个乘法问题。有的学生提的是加法问

题。

3. 计算上的失误。

错误最多的是附加题:每两棵树之间相差5

米,小明从第一棵树跑到第五棵树一共有米?学生

不加思索地便写成5×5=25(棵)。所以在今后的教

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读题多思考的好习惯。

由此可以看到,本单元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有待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多练习,多巩固知识,让

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采取措施:

1. 课上让学生多说,多练,理解算理掌握解题方

法。 2. 课后练习中让学生走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

有关的问题。 3.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

惯。 4. 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二 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邹艳

本次测试成绩总体情况如下:

总人数 100分 99-90分 89-80分 79-70分 69-60分

63人3人29人23人7人3人

合格率100%,平均分92、14%,优秀率74%。从整个年段的考试情况

来看,关键是落后面的学生分数相差较大。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第一至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

方法,同时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

考,具体体现在: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

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七个大题:分为

口算、填空、选择、判断、笔算、画一画、解决问题。试题比较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卷面存在的问题:

1、计算不够准确,差生在第1题口算都扣了3分以上,在竖式笔算时有

的学生不认真,忘记进位或不退一,还有的两步计算只写一步。

2、填空题:写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有1学生写成了口诀的形式,有5

位学生写成了乘加或乘减,结果是12的算式了,这里个别学生就被扣了

2分。说明这部分的孩子对于一个口诀有两个算式给忘掉了。也指出了

平时这种练题接触的不多,学生不够熟悉。

对于大约理解不透,个别学生有将这个“大约”圈起来,可是结果却写

成了实数,没有进行估算或是估算错误。

81比56多( ),( )比32多19.还有9个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

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两位数的差十( )。全班还有1个学生出错,其

中包括个别较好的学生。

有图中共有( )个角,( )个直角。这题出错的也不少,很多学生

将共有的角少数了1个,个别学生将共有和其中的直角区分开来,自管

自的。直角学生都会数,因为平时多次有让学生在这种的图形上增加几

个直角的。

3、选择题,错的最多的是学生没有认真、仔细的去看这支笔在直尺上

摆放的位置,很马虎的下决定是从“1-9厘米”,其实是从“2-9厘米”正确

答案是7厘米,有11个学生选了9厘米或8厘米。

4、明辨是非能力不强:

黑板上的直角比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大。还有学生学生认为是对的。

{3人}

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12。有12个学生还认为是对的。

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大于每一个因数。18个学生认识是对的。说明这

部分的孩子在平时的练习和订正中根本就没有好好的去思考,其中还包

括好几位优生。

5、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学生真是理解不进来了。

如1:买一把雨伞,付出50元,找回38元,一把雨伞多少钱?

还有2个学生写成了加法计算, 3个学生计算结果错误。

如2:小明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一盒(12),现在小明大

约有多少枝水彩笔?

好多学生没有看见这个“大约”都直接写成了等式,其中万世豪、池圆

圆、邓蒙婷、辛雨4人写成了20+20=40枝了,完全理解错误。

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使我认识到平时在教学中有许多漏洞,对学

生要求不严格,计算训练不到位,忽略了后进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

到:

1、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尤其是多加强学

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2、培养他们分析问题,选

择计算方法的能力3、培养他们认真做题的好习惯4、多与家长联系,密

切配合,抓好中下学生的学习。5、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爱学习,爱

数学的自信心。6、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

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习惯。7、把好检测关,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

足。以激励表扬的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

不同的发展。

二 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邹艳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

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

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

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乘法品决的内容,在试卷中通过口算、笔算、比较大小、

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

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

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

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

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

活问题的能力。

(4)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

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

策略。

二、试卷分析;

1、 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我班学生及格率100%,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

看,总体成绩还算可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

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

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

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所以,我

在平时坚持早晚天天练,故失分较少。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


更多推荐

学生,没有,能力,知识,直角,分析,数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