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创新型课堂浅谈
摘要: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创新型课堂逐渐走入广大学校,但在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此时必须明确创新不能丢掉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本文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现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以及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型课堂;有效性
引言
数学是工具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不断加大鼓励科技创新力度的现在,数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是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不仅为今后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而随着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模式转变进行的如火如荼,创新型课堂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虽然方法创新了,但效果却不一定如预期那样好,这就要考虑教学有效性的问
题了。要创新,不能只关注过程的新,更要关注效果是否合乎原本的目的,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去做,才能产生与目标一致的良好的效益。为此,在明确坚持建设创新型课堂的基础上,教师也不能忽视对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主要是教师讲解,演示以及带领练习,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公式化的课堂,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导致许多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并把这种印象一直保留到了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这并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想要看到的。在课程改革的当下,部分教师也开始设计创新型课堂,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很难完美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有些老师虽然运用了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来辅助教学,但运用手段仍有很大进步空间。部分老师只是机械地放几张简单的PPT,走不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部分老师干脆把板书全放进PPT,上课就照着PPT念,忽视了课堂的互动和延伸;还有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对网络上的教学设计照搬照抄,甚至对讲述的内容不甚熟练,这样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1]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老师设计课堂时过于追求创新,反而超出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或是过于追
求素质提升而造成了应有的基础知识教学,这些也是不可取的。理想的创新型课堂设计在创新的基础上也要保证课堂的内容和深度,要明确学生的主体身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及时适当地与学生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部署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最少的投入,去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些,不仅要关注课堂效果是否合乎原本的教学目的,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去做,才能产生与目标一致的良好的效益,并不是指教师在准备工作中偷工减料或是在课堂上“袖手旁观”,而是把关注点移向学生本身。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切实地学到了知识、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明确新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但收效甚微,
即使教师做的再多也是无用功。同样如果学生在不合适的教学设计下学得事倍功半,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因此,教学有没有效益,关键还是在学生,这也与创新型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学生也能更容易沉浸在课堂中,再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及时鼓励,学生会主动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长此以往,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性、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让他们能更好地发展为当今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创新型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创新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设计要给学生留足空间,做学生学习的点睛者而不是制定者。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改变“灌输”的观念,通过生动有趣而发人深省的课堂设计,从刺激学生的认知冲突切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性的数学思维。
(二)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学习内容枯燥,课堂毫无生气,小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生动形象的小动画等形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科学、有趣的内容努力让小学生以高昂的兴趣来主动参与课堂。此外,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迫切地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及时的交流鼓励也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巩固和训练,不仅容易造成遗忘,而且很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于纸面。而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笔尖上的学霸,更应该是实践上的人才。小学数学的内容并不深奥,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就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讲解知识是可以与实际生活结合[3],例如在讲解加减乘除时与生活中的购物找零结合起来。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了知识,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用处,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身的能力也在锻炼中提升了。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建设创新型课堂的方法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不能忘记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不断跟进这个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明确
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求索。
参考文献
[1]段丹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及优化策略[J].读写算,2021,No.1203(20):121-122.
[2]岑道德.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3.DOI:10.kihy.2022.058743.
[3]王琴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9,No.503(12):157.
更多推荐
学生,课堂,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