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文化内容的编写——基于四种版本教材“你知道吗”栏目的统计与
分析
i毋与曦栈..rydpr.£I..f础.ci.
基于四种版本教材"你知道吗"栏目的统计与分析
◇王九红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
着力落实数学文化教育的要求,不仅在数学知识的编写中
有机渗透了文化内容,还专门开辟了栏目予以体现.例如,
在人教版教材,北师大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和西南师大版教
材中都不约而同地设置了"你知道吗"栏目."你知道吗"栏
目的编写关乎数学文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对其进行深入的
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四种版本教材"你知道吗"栏目内容的特
占[2],n,
(一)栏目分布及次数
四种版本教材对"你知道吗"内容的安排都是随教学内
容相机穿插的,鉴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人教版和北师
大版教材的一年级,苏教版教材的一,二两个年级都没有安
排这一内容.除西南师大版教材外,"你知道吗"内容在各册
教材中的分布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四,五三个年级,
次数悬殊.具体见表1:
(二)内容所属的知识领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
在知识内容上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
率"和"解决问题"四个领域.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分类标准
与前三个领域不同,为避免交叉,笔者只对前三个领域进行
了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人教版:数与代数34次,占68.0%;空间与图形14次,
表1"你知道吗"栏目在四个版本教材中的分布及次数
,\册别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总计裁\上册下册上册下册上册下册上册下册上册下册上册下册腹本\\ 人教版1256716135450
北师大版35367724340
苏教版781214784565
西南师大版23332333233333
合计237101723291822261615188
占28.0%;统计与概率2次,占4.0%.
北师大版:数与代数25次,占62.5%;空间与图形13
次,占32.5%;统计与概率2次,占5.0%.
苏教版:数与代数35次,占53.8%;空间与图形21次,
占32.3%;统计与概率9次,占13.8%.
西南师大版:数与代数25次,占75.8%;空间与图形7
次,占21.2%;统计与概率1次,占3.0%.
从四种版本教材的总体上看,"数与代数"内容安排次数
最多,共119次,所占百分比达63.3%;"统计与概率"内容安
2D,D年第2期
排次数最少,只有14次,所占百分比是7.4%.在各版本教材
中,三种知识内容所占比例比较一致,"数与代数"占6—7
成,"空间与图形"占2—3成,"统计与概率"占1成左右.
(三)内容的题材分类
"你知道吗"栏目内容题材涉及范围较广,可概括地将
其分为四类:"数学史","数学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数学" 和"生活常识与信息".数学史包括数学知识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上的数学着作和数学家等;数学知识主要指由教材中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加深内容;生活中的数学主要指数学知
..rydPr..£』...fd.£i.一毋与宝
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常识与信息主要指生活中一些基本常识和信息.具体而言,这四种版本的教材中设计四类题材的情况如下:
人教版:数学史介绍26次,占52.0%;数学知识介绍20 次,占40.0%;生活中的数学0次;生活常识与信息4次,
占8.O%.
北师大版:数学史14次,占35.0%;数学知识介绍8
次,占20.O%;生活中的数学9次,占22.5%;生活常识与信息9次,占22.5%.
苏教版:数学史22次,占33.8%;数学知识介绍15次,
占23.1%;生活中的数学15次,占23.1%;生活常识与信息13次,占20.0%.
西南师大版:数学史27次,占81.8%;数学知识介绍2
次,占6.1%;生活中的数学2次,占6.1%;生活常识与信息2次,占6.1%;
各版教材取材标准各有侧重.人教版教材将生活中的
数学剥离出去,侧重于数学史,数学知识.西南师大版教材数学史所占份额最大,其比例达81.8%.在史料的选择上, 该版本教材尤其重视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具有"来历", "由来","变化"和"发展"等词语的标题很多,达14次. (四)国家,数学家和数学着作
"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国家是中
国,共66次,约占"你知道吗"编排总次数的三分之一.出现
4次以上的外国国家是希腊,德国,埃及,阿拉伯,英国,法
国.古希腊,埃及,印度作为古代数学文明发祥地介绍比较
充分,但缺少巴比伦.德国出现次数与希腊并列第一,其原
因在于"哥德巴赫猜想"出现的次数较多,而这又与陈景润
出现的次数较多相关.
"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中提及了中外许多数学家,其
中刘徽次数最多,共6次.其余依次是祖冲之和哥德巴赫,
各5次;欧几里得和陈景润,各4次;欧拉,高斯和华罗庚,
各3次;阿基米德,笛卡尔和韦达,各2次.提及1次的数学
家中,中国有杨辉,刘瑾,陈大位,王元,潘承桐,外国有莱布
尼兹,威廉?奥特雷德,赫瑞奥,克拉维斯,阿尔?卡西,德?摩
根,蒲丰,费勒等.提及最多的外国数学家是哥德巴赫,而欧
几里得,阿基米德,欧拉,笛卡尔,高斯等在数学发展史中具
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则排名靠后.
"你知道吗"栏目中共列出了五本数学着作,其中《九章
算术》次数最多,共15次,《孙子算经》,《周髀算经》,《算法统宗》各3次,《几何原本》2次.
从国家,数学家和数学着作出现的次数统计情况看,教
材力图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数学文明,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也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即让学生和
些对数学史不甚了解的教师不能客观地认识其他国家和
民族在数学文明中应有的地位,不能正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欧拉,笛卡尔,高斯等外国数学巨匠在数学发展中巨大
贡献.
二,四种版本教材编写建议
(一)统筹布局,螺旋上升
统一栏目.人教版教材的低年级有"生活中的数",高年
级有"生活中的数学"两个栏目,它明确定位于生活中的数
字信息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则主要包括数学史知识和数学知识的拓展,其他三种版本教材均没有进行这样的划分,而是将其统一编排,安插于各课时教学内容之后.北师大版教
材还设置了一个名叫"数学万花筒"的栏目,其中一年级下册3次,四年级上册1次,下册4次,五,六年级下册各1次.其内容并没有特别的规定, 与"你知道吗"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建议两者合并统一于一个栏目.
螺旋上升.这是教材编写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它是解决
教学内容横向上的丰富性和纵向上的发展性之间矛盾的好办法.对于数学文化内容来说,它是依附于特定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它天然地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但是,一个数学知
识所能联系或开掘的数学文化是多方面的,如果没有整体的考虑势必会导致选材上的分散和杂乱.
螺旋上升要求编写者在数学文化的内容选择,深浅把
握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统筹兼顾,严格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具体而言,第一学段(1~3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宜多采用图画,表格,图文结合等直观形象的呈现形式,可以用卡通人物,游
戏或故事的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段f46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稍有发展,编
写时要逐步增加文字和符号的份量.
主题贯穿.为了解决数学文化内容过散的问题,可采用
主题贯穿的方式来编写,即通过一定的主题来统领材料.例如,可设计这样的板块:数学与艺术,数学与科学,数学与经济,数学与建筑,数学与生活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数学与各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多,数学作为基础和工具的地位越来越显着,这种编写方式不仅避免了零散杂乱的弊端, 而且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意识的形成

更多推荐

数学,内容,教材,栏目,文化,数学知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