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有效性的探析
作者:刘美艳
来源:《成功》2018年第09期
作者:刘美艳
来源:《成功》2018年第09期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推动下,数学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中逐步实现当前社会教育需求。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是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年龄阶段学习特征与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体系中探究得出的高效教学指导方法,在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改善传统枯燥乏味的复习方式、激发学生复习巩固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实践经验浅析思维导图如何在单元复习课中实现其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单元复习;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人的记忆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而遗忘是记忆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复习”环节是学生及时巩固、强化知识点记忆与理解掌握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学习活动中获取高效学习成果——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科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关注与研究的教学问题之一。在以往的数学
复习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普遍使用“应试”复习策略,即过分强调指导学生在题海训练中复习与巩固数学知识。然而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枯燥低效,还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与学习信心等心理方面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思维导图则是充分利用了图片记忆学习的高效性和趣味性将小学数学单元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仅能够减轻复习记忆的学习任务、实现高效又有趣的复习学习,同时也将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训练与发展其自身的数学发散思维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下文将结合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活动探析思维导图在单元复习课中如何实现有效性指导。
一、初步生成思维导图,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复习环节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始终,每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新课程单元知识时教师都会在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而学生在教师课程学习任务的要求下自主通过回忆、复习巩固等方法初步生成思维导图,这样的复习方式可以辅助学生在复习时更深层次地探析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从整体理解
掌握数学单元知识。
更多推荐
学习,复习,学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