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58
2021年3月
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白文利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
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的理念”,紧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取得一定成效。关键词:信息技术;图形与几何;“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白文利,本科,高级教师。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734200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策略实践研究》(编号:GS 〔2018〕GHB1759)。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目前,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创设的情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一张张幻灯片走马灯似的在课堂上一闪而过成为新形式的“满堂灌”;将原本学生的动手操作用多媒体代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资源解决图形与几何应用水平不高等。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的理念”,紧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含义
“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展示互动交流、知识建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新知巩固应用、拓展提高→知识总结归纳、应用内化。
二、基本特点
该模式以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为目的,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强大的交互性、直观性、趣味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
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积极进步和提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基本要素及流程1.创设问题情境 激趣导入
主要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操作要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运用交互式一体机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导入新课。如在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创设了寻找宝藏的情境,让学生寻宝,
学生亲自操作打开宝箱,学生既感到有趣,又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学习“圆锥的体积”时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买冰激凌这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
2.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主要任务:出示学习目标、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本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用一体机出示学生学习的目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对照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独立
总第358期
2021年3
月的数学思考,学生自主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通过交互式
一体机的拖动、复制、旋转、数学工具等去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如在学习圆柱知识时,可以设计专题网站,在网站中上传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设置通关小游戏等,让学生自学,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又如在进行 “露在外面的面”教学时,利用一体机的图库管理功能,将正方体图片拖入,通过复制、拖动、旋转等编辑,然后用回放功能将平面的问题演示成动画,教师还可让学生在一体机上操作,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直接、更直观,学生更易于接受,也便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3.展示互动交流 知识建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要任务:利用交互式一体机展台等功能搭建交流平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展示思维方法及过程。教师适时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加深理解数学知识,进行知识建构,形成有效学习策略。
操作要领:教师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交流学习平台,让学生在交互式一体机、展台等辅助工具上充分阐述(或解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设计方案,提出小组的疑难,教师适时引导归纳,促进小学数学知识逻辑化和数学研究方法系统化,加深学生对数学专业知识与方法的理解。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精心组织指导,不能越俎代庖,不要急于求成,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而应指导学生,思路引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实践,真正体会和理解重难点知识。如在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创设了寻找宝藏的情境,在寻找宝藏时,首先要
确定宝藏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交互式一体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确定宝藏的位置。然后利用一体机提供的量角器、直尺等工具,让学生进行操作交流,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东偏北”的含义。这个环节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变简单了,使抽象的过程变得直观了,同时建立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经过系统的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会得到提升。
4.新知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主要任务:应用建构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形成策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这句古语说明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让其学会应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同时又是用于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可以在布置作业时进行创新设计:一是布置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多种题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学习了圆锥的体积,让学生计算麦堆的体积;学习了圆的面积,让学生计算环形小路的面积等。二是布置生活类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如在学习了“确定位置”之后,让学生确定从北京到“沉船事件”位置的路线等。
操作要领:一是通过交互式一体机展示检测内容,要求学生在完全独立的状态下完成,检测内容是教
师在备课时已经预设好的,用以检测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检测内容的设计应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再扩展和延伸,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适中。基本题目可以起到解释当前学习的数学类型、进一步深化知识的作用。拓展题目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应用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形成数学知识模块,提高解题能力。二是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三是检查练习情况时,利用交互式一体机的隐藏、橡皮擦等功能,设计闯关、比赛等游戏进行评价。四是练习结束时利用交互式一体机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需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总结归纳 应用内化
主要任务: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收获,完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学会反思和知识梳理,学会自我评价和总结,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运用交互式一体机为学生提供课程以外但密切相关的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拓展,丰富学生的视野,如学习了圆周率,查找祖冲之的相关知识,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查找求圆锥的表面积的方法等。
操作要领:首先,引导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全面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使本节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其次,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最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与原有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下转68页)
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示建桥地点多方面情况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建桥地点的现状和未来;第4次出示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桥梁分类知识;第5次出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综合思维;第6次出示桥梁构造和模型制作方面的图片和视频,为制作模型做准备。
可以看出,在课程结构上,笔者通过使用不同类型图片和视频贯穿教学,或并列或串联,随教学环节的推进依次展现,起到说明或引导的作用,使课程教学顺畅自然,提升了课堂效率,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内容上,各类型图片和视频的目的性很强,为学生探究、思考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
四、有助于学生多样化展示成果
图片和视频不但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学生成果展示的载体,一张合适的图片、一段合适的视频所带来的说服力胜过千言万语。
展示时,各小组用演示文稿做了《我为家乡设计一座桥》的主题汇报。他们把拍摄、搜集的图片、视频、大桥模型照片等制作到演示页中,结合这些图片和视频介绍自己的建桥思路和制作的模型,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的小组在演示文稿中展示了地质知识图片,介绍了永定河在平原地区的地质构造是冲积平原,地质情况非常稳定,为设计找到地质依据;有的小组展示了各种高技术水平桥梁的图片和视频,以此说明现代建桥技术水平高,为设计找到技术依据;有的小组展示了莲石湖两岸的风景图片和视频,提出了自己的建桥思路,其中一个小组展示了独特的想象力,在他们的大桥模型中,桥面被涂成了不同的颜色,还画上了彩色的三角星、四角星,他们说到了晚上,要用灯饰把桥面变成夜晚的星空,让车辆和行人好像置身于宇宙星辰中。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汇报内容,展示了思考的成果,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促进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各种资源都有可能为综合实践课程所用,因此,教师要合理开发运用,特别是图片和视频。通过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图片和视频,笔者认识到: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他们完全能够表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思维能力,表现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出新颖独特的观点。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必将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
导纲要》的通知[EB/OL].v.cn/ 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上接65页)
四、结语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挖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该模式已在全校推广,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多次荣获义务教育学段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集体、教科研成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武赞智.教育教学论语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
社,2009.
[3] 张洁华.浅谈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J].教育革新,2013(11):67.
[4] 黄静.“两次转译”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J].学子:
教育新理念,2013(15):76.
[5] 白文利.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
现代教育装备,2017(2):49-50.
总第358
期2021年3月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知识,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