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7篇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 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 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9个;能积累“成团成簇、蠕动、三五成群、寒气逼人”等词语;能根据媒体演示理解“成团成簇、蠕动”等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了解课文的层次;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动物休眠的特点,并用流畅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静心阅读,边默读边思考,了解课文的主要层次,及蝙蝠和海参休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学文的基础上能用流畅的语言作介绍。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阅读芳草地1”课文哪部份写蝙蝠,哪部份写海参。
    3、查找蝙蝠和海参的有关资料
    4、根据“语言直播厅”,自由查找冬眠或夏眠动物的资料。
    准备蝙蝠休眠的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导语导入: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看看。板书:动物
    2、补齐课题:
    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两种动物?
    板书:蝙蝠、海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参”是多音字)
    3、这两种动物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习性?(都需要睡眠,理解此处的“睡眠”不同于平时所说的“睡觉”,是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动不吃)。
    蝙蝠在冬天睡觉。板书:冬眠。读准“眠”说说眠是什么意思。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
    4、引发兴趣:还有的动物要夏眠。板书:夏眠。
    5、课文既介绍了蝙蝠的冬眠又介绍了海参的夏眠因此课文题目为“动物的休眠”。
    补全课题。
    说明:三年级仍旧要重视拼音教学。通过“蝙蝠”“海参”两个词语的拼音练读,让学生读准字音。同时也复习了多音字的知识。“眠”是三拼音,通过拼读适时地滚动复习三拼音的音节,巩固汉语拼音。“冬眠”是学生已较为熟知的知识,已经能自行掌握,就不用反复强调,点出即可。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夏眠”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新知”。而简单的板书也就已经将课文主干抓住。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课文,动物,语文,蝙蝠,能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