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
要:数学是抽象的科学,逻辑性强,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太强,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学生喜欢数学,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趣味性引入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课堂教学;趣味性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对某一活动产生兴趣,才能对其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带着兴趣主动的学习。目前,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视的问题。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使教学产生最大的效果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将趣味性引入实际教学中。
一、通过新颖活泼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心理上来讲,小学的生活是学生离开家门后所接触的第一次集体生活,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对于接触到的和要学习的事物,往往更关注新鲜性和有趣性。他们在接受事物时,目标不明确,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教师的引导。有人说,精彩的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精彩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用新颖活泼、富有情趣的导入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听优秀课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师在讲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播放一个小动画《老狼老狼几点了》,内容是小兔的兔妈妈要去上班,她请来老狼来照看他的小宝宝,可是小宝宝不愿意和老狼玩,他总是盼望着妈妈早点下班,于是就不停地问老狼几点了、几点了,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小宝宝总是问,老狼就生气了,说:“不知道。”动画播放结束后,老师说老狼的话使小宝宝伤心地哭了起来,小宝宝在哭的时候,突然从墙上传来一个滴答滴答的声音:”小宝宝不要哭,我来告诉你几点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谁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钟表”,这样这位教师很轻松地就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而且这
位老师精彩的导入,不但给学生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使课堂趣味盎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数学,老狼,学习,小学,导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