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确定的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趣化、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思维的提升,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2+3和3+2是相等的,我创设了多种情境,我曾经让两个小朋友站在不同位置分别观察出2+3和3+2;也曾经让学生动手操作,前后两人面对面摆一组小棒,按教师指令分两堆,由于两人观察方法不同,也分别得出3+2和2+3;最后我
还设计成操作游戏:“掷积木”,同桌两人中的一个用两块正方形积木,六个面上分别都写上1、2、3、4、5、0这六个数,由一人掷一次,告诉同桌,两块积木最上面的两个面上的数合起来是5,这时让对对方猜一猜,这两个面上的数分别是多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通过分析、猜测得出1和4、4和1、2和3、3和2。这三种游戏逐层递进,创设了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清晰地思考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参与为主线,体现了师生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三维目标系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是“组合变量”,直接影响着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