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脱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
作者:黄福生
来源:《知音励志·教育版》2017年第02
       
        探究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是小学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有效性的时间内,特定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对策
        在新课改的今天,探究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是小学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可以称为有效教学?即就是在有效性的时间内,特定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多问题。现就本人多年的教学体验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肤浅对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与同行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共鸣。
        1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1.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
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自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这种靠教师一支粉笔加一根教鞭,教学方法毫无新意的课早已与有效课堂渐行渐远了。

更多推荐

教师,学生,教学,小学,课堂教学,数学,教材,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