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分析小学数学高年级拓展性作业的设计
作者:周明有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2期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对学生日后学习数学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小学数学
高年级拓展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灵活设计拓展性作业,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拓展性作业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思维。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拓展性作业时,要精心为学生准备作业,使其能够通过作业,提高学习数学能力,培养多种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设计趣味性拓展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拓展性作业设计中,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相关的拓展性作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采用趣味性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拓展性作业中。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如,计算一张指示牌的面积,此指示牌为组合图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图形。
教师将实物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作业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将组合图形分为单个图形,然后逐个计算图形的面积。指示牌面积为20×10+20×10÷2=300cm2。教师在设计拓展性作业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只为了做题而做题。
二、设计生活性拓展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设计拓展性作业中,要注重结合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有待完善,教师在设计拓展作业中,设计生活性拓展作业,使学生更加理解数学知识点,通过生活性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将掌握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更多推荐
学生,作业,数学,拓展,设计,教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