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作者:林景锚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29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一、借助线段图,提高分析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启蒙阶段,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量关系,他们往往无所适从。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好线段图,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这样一组题目:“①甲数是8,乙数比它的多2,乙数是多少?甲数是8,乙数比它的
2,乙数是多少?甲数是8,比乙数的多2,乙数是多少?甲数是8,比乙数的少2,乙数是多少?先让学生自主列式解答。部分学生显然对这些数量关系比较惘然:究竟谁跟谁比?谁多谁少?结果简单地根据”“就使用了加法或减法,根据“Δ就使用了乘法或除法。这时,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边分析题意,边画出线段图(如图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线段图,弄清其中的数量关系:题和题同样是2”,一道要加2,一道要减2;而乙在题和题中,分别是比较量标准量,求乙时一道要用乘法,一道要用除法(题和题同理)。从而使学生理解不能光凭”““Δ就进行加减乘除,题和题都是乙数跟甲数的比,题和题都是甲数跟乙数的比。从而顺利理清了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在正确判断出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后,解决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加强算法多样化的训练
        同样的一道题,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可能所想到的解题策略会大有不同。加强一题多解类型题的训练,既能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也能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更多推荐

学生,思维,分析,发展,训练,能力,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