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铃响丁当—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说课稿
一、课题生成
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物质世界具有能量,能量包括电能、磁能等。我们应该理解电能与磁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材分析:《电铃响丁当》这一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位于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这一单元的第五课。六年级上册整本书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的。本次说课我主要围绕本课第二个活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的磁力,运用电磁铁,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声、光、电、磁等基本性质。
2.学习态度:学生对于电与磁兴趣浓烈,而明显的实验现象更会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3.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逐步形成,实践操作能力强。
二、实验器材
探究因素材料:粗细长短不同的铁芯,缠好的线圈,学生电源,大头针,导线若干,实验报告单。
图1 铁芯粗细不同图2 铁芯长短不同
图3 线圈匝数不同图4 学生电源
检验磁力大小材料1:铁球,光滑亚克力板。(图5)
检验磁力大小材料2:铁钉,亚克力板模型。(图6)
检验磁力大小材料3:杠杆,铁片,刻度盘。(图7)
检验磁力大小材料4:灯泡,干簧管,导线,滑道,电流表。(图8)
图5            图6              图7            图8
三、实验模型
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结合本次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创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学习内容。
(一)创新要点
1.考虑到干电池使用的时间越长,电压越小,改用学生电源,电流输出稳定,实验效果准确。
2.学生做对比实验过程中需要重新在铁芯缠绕线圈。根据学生需求,提出可自制电磁铁,也可直接利用已标好编号,固定好线圈的电磁铁进行实验。
3.相同的条件下,电磁铁每次吸引铁钉的数量会不同,因为大头针容易被磁化,于是我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想出四种检验办法。分别为铁球滚动测量法;隔板吸引测量法;杠杆偏移测量法;灯泡显示测量法。
(二)实验原理
1.铁球滚动测量法
二年级学习磁铁,磁力越大,吸引的铁钉越多。铁球摩擦力小,电磁铁磁力增加,远近各点磁力相应增加。将铁球从近到远依次排列,电磁铁磁力越大,吸引的铁球个数越来越多。
2.隔板吸引测量法
铁钉接触电磁铁极易被磁化,用透明亚克力板阻挡铁钉即可减少磁化现象产生,又方便计数。同时将放置铁钉的板子下方做卡槽,方便调节电磁铁与铁钉之间的距离。既可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远近的关系,又可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电流、线圈匝数的关系。(如图9)
图9 隔板吸引测量法
3.杠杆偏移测量法
A端为铁片,B端后方有量角尺,利用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学习的费力杠杆,当电磁铁有磁性后,A侧铁片被吸引,杠杆B侧发生偏转,偏转路线明显。当磁性越大,B侧的偏转路线会更大,通过观察B侧位移,从而将不明显的位移放大。(如图10)
4.灯泡显示测量法
三个灯泡分别连接三个磁性开关,磁性开关感应到磁性后,开关闭合,形成通路,小灯泡亮。将小灯泡开关距离电磁铁由近到远依次排列,当电磁铁磁性弱时,只有离得最近的小灯泡会亮。当电磁铁的磁性变强时,小灯泡全部亮。(如图11)
图10 杠杆偏移测量法图11 灯泡显示测量法
四、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铁芯,线圈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分析假设。
2.能够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实验设计。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通过交流与评价,共同归纳出结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利用电磁铁设计制作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实验教学过程
根据科学探究模式,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四)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我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矛盾事实进行观察,比较,激起认知冲突,提出上节课我们学习制作了电磁铁能够吸引几根小铁钉,这节课用电磁铁吸引铁钩,铁钩竟然可以承载十几本书的重量!同样是电磁铁,为什么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会差别这么大呢?
【提出问题】电磁铁磁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对电磁铁磁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
提出: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是和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有无、铁芯粗细、铁芯长短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大家猜想的是否正确,提出利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将实验设计写在实验报告单中,为了更好地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我在实验报告单上将上节课制作电磁铁的图片放到报告单中,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从而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联系。并提出在实验过程中要有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如图12,图13)
图12                        图13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习实验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四个探究实验出现了共同的问题,就是铁钉容易被磁化。而且实验报告单中出现了相同或相近的铁钉数量,很难判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于是带领学生设计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学生们通过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着本节课的内容,尝试用更好的方法去判断磁力大小。
2、进行实验验证
利用铁球滚动测量法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将铁球由近到远依次排列,利用学生电源,不断增加电压,电流增加,铁球被电磁铁吸引的个数越多。将实验报告单填写完整,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利用隔板吸引测量法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将电磁铁放在透明亚克力板上方,下方放铁钉,增加电流,铁钉被电磁铁吸引,记下个数,填写在报告单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利用杠杆偏移测量法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将电磁铁放到支架上,打开学生电源,不断增加电流,观察杠杆指针的偏移距离,记下读数,根据现象以及数据得出结论。
利用灯泡显示测量法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将导线连接好,电磁铁下方的滑道滑到指定位置,不断增加电流,灯泡亮起的个数越来越多,将电流表读数以及灯泡亮起个数记下来填在实验报告单中,从而得出结论。
3.结论交流评价

更多推荐

电磁铁,学生,实验,磁力,磁性,提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