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2022版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言语表示现实世界。
这“三个会〞描述的数学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不要再去钻研那些偏难怪题了。未来的考核应用类的题目会增加,相关学科联合类的题目会增多。
二、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
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
第—学段为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一般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二学段为三四年级,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觉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学段为五六年级,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觉和提出问题,探究运用根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
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分级越细就越简单操作,阶段衔接也就会更加合理。比方明确了一年级上学期的这个衔接学段的要求,要认识20以内的数,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明确打了个括号,不含退位减法,能识别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地分类解决一般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如此细化的要求,我们就不用担忧说学龄前不学数学,上小学以后就跟不上啦。学前需要掌握的能力有指挥棒了,该怎么打算,打算到个什么程度,我们就都不用焦虑。
三、结构化整合课程内容
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则大幅度提升。
比方说他把小学的负数、方程、反比例给挪到了初中,初中还增加了对尺规作图的要求等,从整体来说,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想,即见到过,认识它就行了,初中是需要对概念有所理解,能运用,即更加注重这个素养方面的要求。2022版课标对于五、六年级的要求已经超过了2011版对于七到九年级的要求。
总之,就是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少了,但对于这个数学知识到底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如何串联,乃至于题目的表述是不是能看懂,就成为了未来拉开差距的地方。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刷题的孩子要吃亏了,如果根本生活常识是缺失的,那么如何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呢?
四、趋向多学科融合,注重实际运用
考试命题规划和给出的样题非常好,照应了前面所说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数学学习目标明确,原则上客观题分值要低于主观题,多学科整合,减少技能熟练性的题目。课标中给出的数学样题包含了语文,历史,地理,社科,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通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五,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教学评价闭环
旧课标是这样说的,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到达的要求,教师需要依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即学生每一学段的目标是最di要求,具体的要求教师是可以自己出的,各地是可以依据情况进行调整的,这就形成了考什么就学什么的风气。但是2022版的新课标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有了明确规定,建议直接给出了教学评价建议和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特别是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直接指出,要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标准命题治理,强化质量监测,明确考试是不能超课标这个纲的,也就是学什么你就考什么,这跟过去考什么学什么大不一样了。

更多推荐

数学,要求,问题,学段,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