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爱国名⼈,下⾯©⽆忧考⽹整理了《中国爱国⼩故事⼤全》,⼩朋友们⼀起来看看吧!
  爱国故事⼀: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命,1940初,他被⽇军围困,⾝负重伤,啃不动树⽪,只能将棉⾐⾥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密林中,⽀撑着杨靖宇与敌⼈战⽃的⼒量是对祖国的⼀腔热爱之情。
  爱国故事⼆:
  华罗庚毅然回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烽⽕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诺⼤学聘为终⾝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爱国故事三: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程师詹天佑,在国内⼀⽆资本、⼆⽆技术、三⽆⼈才的艰难局⾯⾯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遍了北京⾄张家⼝之间的⼭⼭岭岭,只
⽤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科博⼠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爱国故事四:
  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台湾,实⾏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25000多⼈,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爱国故事五:
  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封致留美学⽣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出路,也应当早⽇回去,建⽴我们⼯作的基础,为我们伟⼤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回国后,华罗庚进⾏应⽤数学的研究,⾜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治区,⽤数学解决了⼤量⽣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民的数学家”。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统的前⼣,“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度出现了⼀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了尖锐的⽭盾,由于上官⼤夫等⼈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之间。顷襄王⼆⼗⼀年(公元前278年),秦将⽩起攻破郢都,屈原
悲愤难捱,遂⾃沉汨罗江,以⾝殉国。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宗亲⼿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事,全部委托给你了。”⾦⼈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宗命令岳飞⽕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但是,后来⾼宗和秦桧决定与⾦议和,向⾦称⾂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弃疾忧国忧民
  ⾟弃疾曾写《美芹⼗论》献给宋孝宗。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民对⼥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盾。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国⼒,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致⼒于中国⾰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1924—1927年)、国共对⽴⼗年(1927—1937年)、抗⽇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的⾰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民站在⼀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活的美满幸福⽽殚精竭虑,英勇奋⽃,在中国现代历,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的⼥性之⼀。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北洋⽔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天在港⼝升起的清朝国旗第⼆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
办学校。他四处奔⾛,筹集资⾦,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全⼒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批的⼈才。

更多推荐

台湾,中国,屈原,回到,祖国,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