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探讨
作者:李晓莉
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05期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影响,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将统计思想渗透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问题。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数据观念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统计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也越来越离不开统计与概率知识。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帮助学生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小让学生建立“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据有关研究表明,小学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并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以下,将针对数据分析的教学现状,提出培养小学数学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
        1.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现状
        1.1小学生没有数据分析的意识
        只有让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挂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占据考试的分值很少,因而教师也不重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态度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学生也没有分析数据的意识。
        1.2不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
        因为教师不重视《统计与概率》知识教学,所以会压缩学生学习此部分知识的课时。教师总是口头讲述如何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以及分析数据,并没有让学生投入实践活动,如此就讲完《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而学生很难正确掌握与体验数据分析。
        2.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2.1设置创新情境,让学生走进数据分析
        兴趣是人类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一旦有兴趣,就会有欲望探究知识,从而也就能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一些趣味性的事物,教师也可以将其引进课堂,让学生走进数据分析的世界,提高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的爱好兴趣进行了解,之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聊一聊感兴趣的话题,如关于水果、动画片、漂亮衣服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对每一个同学喜欢的东西进行统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讨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再针对同学的爱好进行统计,之后再讲统计的结果制成统计表格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教师讲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参与课堂,还会有更高的兴趣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更多推荐

学生,统计,学习,教学,概率,观念,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