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关于师徒结对听课反思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机会观看骨干教师示范课,今天观摩了牛老师的课,感触良多。本节课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会灵活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之上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时,牛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应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有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情境。所以在课堂上牛老师利用学生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铺垫,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牛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新知中估算、用已有的基础试算,算完之后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分析、交流计算过程,交流算理,这给不明算理的同学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展示、交流的环节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牛老师在教授新知时,根据竖式14512,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分析,不仅在列竖式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还在每一环节的计算中深入分析,例如,例题是李叔叔从某城市到北京需要12个小时,每个小时行145千米,问该城市到北京共多少千米?首先,让学生分析有哪些条件,再让学生说出每小时行驶145千米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在列竖式时,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第一
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1452提问学生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145指的是每小时行驶的距离,2是两个小时,近一步剖析题目的意思,接下来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再与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同样引导学生说出14510代表的含义。之后,以多个练习的方式巩固今天的新内容,并且引导学生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是几位数,以此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验算的方法可以是列竖式再计算,也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回顾与反思的能力,最后,牛老师将今天学习的内容与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作比较,分析异同点,相信学生在这节都有了不少收获,我也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多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新旧知识的对接,对比体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成功对接新旧知识体系,完善、提升学生认知结构和计算能力。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更多推荐

学生,知识,两位数,老师,计算,新旧,引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