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发(作者:)
有关杨玉环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的差异
本文是关于杨玉环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玄宗李隆基与其宠妃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帝王妃子的故事中流传最
为广泛的,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许多作家作品创作的题材。
从古到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被写成各种的版本。如唐代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
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宋代的《杨太真外传》,元代王伯成的《天宝轶事诸宫
调》,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下简称),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以及洪�的
《长生殿》是较为人熟悉的。虽然各部作品对杨贵妃的描写有所不同,但是都有着一个共
同点,那就是杨贵妃有美若天仙,且擅舞蹈。如《梧桐雨》写道:“妾貌类嫦娥”来形容
杨贵妃的美色,在戏曲中多次描写杨贵妃最擅霓裳羽衣之舞“腰鼓声干,罗袜弓弯,玉佩
丁东响珊珊,即渐里舞�云鬟。施呈你蜂腰细,燕体翻,作两袖香风拂散。”《长生殿》
中用“姿容艳丽”来形容杨贵妃的美,并对杨的才华有进一步的描写。如杨梦里听一遍就
能记住音节,“幽梦清宵度月华,听“霓裳羽衣”歌罢。醒来音节记无差,拟翻新谱消长
夏”,杨写下来,传授给宫女,再让宫女传授给梨园弟子。对杨贵妃的整个舞蹈过程有详
细的描写:
“【羽衣第二叠】【画眉序】罗绮合花光,一朵红云自空漾。【皂罗袍】看霓旌四绕,
乱落天香。【醉太平】安详,徐开扇影露明妆。【白练序】浑一似天仙,月中飞降。(合)轻
扬,彩袖张,向翡翠盘中显伎长。【应时明近】飘然来又往,宛迎风菡萏,【双赤子】翩翻
叶上。举袂向空如欲去,乍回身侧度无方。(急舞介)【画眉儿】盘旋跌宕,花枝招展柳枝
扬,凤影高骞鸾影翔。【拗芝麻】体态娇难状,天风吹起,众乐缤纷响。【小桃红】冰弦玉
柱声嘹亮,鸾笙象管音飘荡,【花药栏】恰合着羯鼓低昂。按新腔,度新腔,【怕春归】袅
文学分享
有关杨玉环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金裙,齐作留仙想。(生住鼓,丑携去介)【古轮台】舞住敛霞裳,(朝上拜介)重低颡,山呼
万岁拜君王。”
《长生殿》详细地描写出杨贵妃跳舞的过程,表现了杨贵妃的多才多艺的,如此惟妙
惟俏的描写在《梧桐雨》中是没有的。
虽然在《梧桐雨》和《长生殿》中对杨贵妃的貌美如花,擅长舞蹈的描写不一样,但
是都离不开着对杨的容貌和舞蹈的认同。但是在《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贵妃这个
人物形象存在着截然不同,以下是对种种差异的分析。
一、关于杨玉环之身世
杨玉环这个人物历史上是存在的。史料记载“杨贵妃生于官宦家,父亲早逝,从小寄
养于叔父家。先是被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看中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后被唐玄宗看上,于是玄
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赐道号太真。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
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白朴在《梧桐雨》中,遵循了历史的记载,在第一折中写道:“妾身杨氏,弘历人也。
父亲杨玄瑛,为蜀州司户。开元二十二年,蒙恩选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
乃主上圣节,妾身朝贺,升上见妾貌类嫦娥,令高力士传旨度为女道士,住内太真宫,此
号太真。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半后服用,宠幸殊堪。”《梧桐雨》对杨贵妃的身份背
景的叙述和历史记载基本上是相同的。而洪在《长生殿》中写道:“奴家杨氏,弘历人也。
父亲玄瑛。官为蜀中司户。早失怙恃,养在叔父之家。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
二字。因名玉环,小字太真。性格温柔,姿容艳丽。慢揩罗袂,泪滴红冰;薄试霞绡,汗流
香玉。荷蒙圣眷,拔自宫嫔。位列嫔妃,形同皇后。” “昨日见杨玉环,德行温和,丰姿
文学分享
有关杨玉环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臣妾寒门陋质,冲选掖庭。”“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
备。取供内职,深惬朕意。”这些描述都与历史上记载的杨贵妃身份背景的叙述不同,显
然是作者忽略了杨贵妃的身份背景。《梧桐雨》和《长生殿》不同的人物身份背景描述,为
确立两部作品的不同的杨贵妃形象的做了重要铺垫。
《梧桐雨》没有回避杨贵妃曾当寿王妃这一段,遵循了历史,而《长生殿》对杨贵妃
这段历史只字不提,美化了杨贵妃的经历。杨贵妃身份的描述对《梧桐雨》和《长生殿》
中杨的性格爱情等有重要的影响。
二、杨贵妃的爱情
《梧桐雨》和《长生殿》都描写了李杨二人七月七夕长生殿盟誓这一佳话,但是两部
作品对待李杨的爱情态度是不一样的。白朴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是讽刺的,洪对唐玄
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是赞美的。
《梧桐雨》中,杨贵妃是被“强行”进宫,皇上看上她,就算是皇上的儿媳妇也不得
不对皇帝的命令服从。当妃子也许是很多女子的心愿,但是杨玉环与丈夫寿王伤心离别,
唐玄宗比杨玉环大三十岁。一个大自己三十岁的老头子怎比年轻的寿王呢,更何况离别丈
夫去侍奉公公,在感情上也受到伤害,对唐玄宗又何来真感情。深宫中的寂寞,导致安禄
山的到来让杨贵妃的生活为之一亮。《梧桐雨》的开头就描写了杨贵妃和安禄山的私情。安
禄山在被派遣做渔阳节度使云“只是我与贵妃有些私事,一旦离去,怎放的下心”两人的
私情被杨国忠得知,安禄山被派遣时,杨贵妃又怕又不舍“近日,边庭送一蕃将来,名安
禄山。此人猾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赐与妾为义子,出入宫掖。不期我哥哥
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庭。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
是烦恼人也。”怕的是私情败露,不舍的是安禄山要远去边关当节度使,一段情也许会从
文学分享
有关杨玉环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此终结。她和唐玄宗的七月七夕的盟誓看起来也可笑,“妾蒙主上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
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班姬题扇之怨,奈何!”看起来对唐玄宗有着深
爱,又担心他移情别恋而顿生伤感。杨贵妃确实担心失宠,因为她担负着整个杨氏家族的
命运,一旦失宠,杨氏家族便毁于一旦,而且失宠就等于失去了奢华的物质生活,过惯了
锦衣玉食的生活的她更担心失去恩宠。她的话无非是想抓住唐玄宗的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由此看来,杨贵妃是不幸福的。自己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还要虚伪地去讨好自己不喜欢
的人,这样的生活何来幸福,何来美好的爱情。 而在《长生殿》中,杨贵妃是位美丽
端庄,追求平等,爱情专一,始终不渝的女子。杨贵妃和安禄山是没有私情的,她与唐玄
宗的爱情是真挚的,感人的。由于《长生殿》对杨贵妃曾为寿王妃只字不提,杨贵妃的身
份纯洁了,李杨的爱情也纯洁化,杨贵妃追求纯洁的、至死不渝的爱情也有了说服力。杨
贵妃与唐玄宗定下七月七夕的盟誓,希望能够地久天长。她也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爱情,“万
岁爷好生不快,今日竟不进西宫去了。娘娘在那里只是哭哩”“娇痴性天生忒厉害。前时
逼得个梅娘娘,直迁置楼东无奈。如今这虢国夫人,是自家的妹子,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
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杨贵妃逼走梅妃,唐玄宗生气并与虢国夫人发生关系也非像以
往的作品一样是出自嫉妒之心,而是要捍卫自己的爱情。“我到那里,看他如何逞媚妍,
如何卖机变,取次把君情鼓动,颠颠倒倒,暗中迷恋。”对唐玄宗秘密宠幸梅妃,杨贵妃
的态度不是对唐玄宗失望,而是积极捍卫自己的爱情。表现的杨贵妃是勇敢的。她强烈追
求纯洁的爱情,就算是马嵬驿被赐死,也没有责怪唐玄宗,还牵挂着他,“高力士,圣上
春秋已高,我死之后,只有你是旧人,能体圣意,须索小心奉侍。再为我转奏圣上,今后
休要念我了。”杨贵妃死后,对玄宗的爱情依然是“人鬼情未了”,“风前荡漾影难留,
叹前路谁投。死生离别两悠悠,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她怀念着往昔与玄宗的情,
伤心悲痛这些情不能重现,心中念念不忘唐玄宗。她魂魄随风而飘,随心而飘,“我杨玉
环鬼魂,自蒙土地给与路引,任我随风来往。且喜天不收,地不管,无拘无系,煞甚逍遥。
只是再寻不到皇上跟前,重逢一面。”在不经意之时,回到了与玄宗温存之地“呀,原来
就是西宫门首了。”可见杨贵妃对爱情的执着,即使生死也不能将其湮灭。正是因为情比
文学分享
有关杨玉环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金坚,感天动地,杨贵妃的爱情感动了天上的神仙,让她和玄宗在仙界相逢,永在一起,
“玉帝敕谕唐皇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咨尔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
暂住人间。今谪限已满,准天孙所奏,鉴尔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如敕奉行。”
从《梧桐雨》和《长生殿》中关于杨贵妃的爱情中可以比较出,《梧桐雨》中的杨是一
个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用情不专,放荡的女人,而《长生殿》中的杨是一个纯洁专情的
女人。两部作品对杨贵妃的爱情方面的表现截然不同,正好塑造出杨贵妃两个相反的人物
形象。
三、在生死与国家安危之间的抉择
马嵬兵变,是李杨爱情破灭的直接原因。无论是《梧桐雨》还是《长生殿》都有相似
的情节,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缢死,李杨二人阴阳相隔,原来的甜蜜的生活不复存在。
但在面对生与死之时,白朴和洪�写出了迥然不同的杨贵妃形象。
在《梧桐雨》中,杨贵妃得知士兵兵变要求唐玄宗赐死自己,她首先想到的是不能死,
求唐玄宗保住自己。“妾死不足惜,但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教妾怎生割舍?”
杨贵妃表面说不舍与唐玄宗的“恩爱”,实质上是怕死,求助唐玄宗,希望他能念及昔日
的情爱,救自己一命。但唐玄宗已经不能自保,“妃子,不济事了,六军心变,寡人自不
能保”于是陈玄礼再次逼唐玄宗下命令“愿陛下早割恩正法”。杨贵妃慌了,用几乎威逼
的语气道:“陛下,怎生救妾身一命?”但玄宗已无动于衷了,因为他已经无法自保了,被
迫下旨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此时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对玄宗只有怨恨,“陛下好下的也!”
从整个被赐死的过程来看,杨贵妃并没有想过国危当前,自己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也
没有想过自己的死能激发士兵的战斗士气,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更没有为深受战争伤害
的老百姓着想,她唯一想到就是自己的生命,足以看出她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性格。
文学分享
有关杨玉环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而在《长生殿》中,得知自己将要被赐缢死,杨贵妃出于求生本能而哀求于玄宗,“陛
下啊,事出非常堪惊诧。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波查。是前生事已定,薄命应折罚。望
吾皇急切抛奴罢,只一句伤心话……”在士兵的再三挟迫下,杨贵妃明白了玄宗的无奈和犹
豫不决,便决定为爱献身,“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
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算将来无计解军哗,残生愿甘罢,残生愿甘罢!”
此时的杨贵妃是不怕死的,她甘愿为玄宗舍弃生命,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
重,勇于牺牲的女子形象。
综上对比,《梧桐雨》和《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迥然不同,一个是放荡,自私自利,
颇有心计,贪生怕死的形象;一个是纯洁,用情专一,勇于牺牲自己的形象。无论是哪个形
象的杨贵妃,都在文学史上留下灿烂一笔。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
更多推荐
爱情,梧桐雨,长生殿,妃子
发布评论